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地下水修复呼唤文化先行

2014-05-27 10:3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高胜达关键词:土壤地下水修环境修复修复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2007年发展至今,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2013年以来,受宏观政策的驱动,修复行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致力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组织,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非常希望在做好服务、当好参谋的同时,与行业内外的同仁一道冷静观察、缜密分析、敏锐思考。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与《中国环境报》合力打造的“修复观察”栏目,就是推进上述目标的具体举措,以此集全社会之智,同心推动修复事业的健康和协调发展。

——李发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几年前,对于土壤地下水修复一词,环保业内人士都觉得新鲜。而现在,土壤地下水修复成为时髦之词,普通公众也略知一二。在这个追求生态文明的时代,社会对环境新问题的认识和关注越来越多。同时,土壤地下水修复工作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各色现象、问题层出不穷,这可能与修复产业自身的迅速成长不无关系。

在产业逐步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产业未来要走向何方。而这个路线的出发点应该是培育一种思想意识层面的理念,既可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也可以密切其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称之为修复文化。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借此理念,可以给修复文化进行粗略的定义,即人们生活中有关土壤地下水修复方面的意识、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其内涵可以包括整个社会如何看待土壤地下水修复、修复全过程遵循的规则等。

我们对于修复文化的理解是这样的:它根植于传统文化,发展于当今社会,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属于修复产业的上层建筑,也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修复文化应紧紧伴随于土壤地下水修复工作,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它在意识层面可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各方对土壤地下水修复的态度和认识,从而影响上层决策,拉动市场之手,决定行业发展。

为何建设环境修复文化?

一个行业,必须要有一种正确、先进的理念做指引。而修复文化应成为整个修复产业的精气神,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现在,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客观上看,国家是否进入了需要关注土壤地下水修复问题的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环境中大气和水的问题尚面临许多挑战,土壤地下水环境修复是不是可以再晚一些启动;目前修复工作都遵循何种价值观,是否与经济社会对环境的要求相匹配;土壤地下水修复的利益相关者们又该如何看待和面对。

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也应该成为建设我国修复文化的基础。

文化是一种超越,因此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跳出修复产业本身看修复文化。从环保风暴到制度建设,从“头痛医头”的狭隘观念到统筹考虑,决策转变的背后是日益加剧的生态环境危机迫使人们持续地思考人与自然、环保与发展的关系。修复文化的建设,也可以促进我国环境文化不断发展,推动更系统、有效地应对环境问题。

修复文化正是通过影响人们对待修复产业的认识和态度,从而深刻地影响顶层设计。修复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体现为“软约束”。在制度尚未触及的领域、在制度不能发挥作用的意识层面,文化,有时会起到更坚定、更持久的约束作用。

原标题:土壤地下水修复呼唤文化先行 在产业壮大过程中,需要思考其未来发展方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地下水修查看更多>环境修复查看更多>修复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