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资源型城市治污困局:西安铁面问责淘汰落后产能

2014-05-29 09:52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杜光利关键词:PM2.5PM10治污减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中国环保部在74座国内重点城市开测PM2.5(细颗粒物),后者被发达国家认为是衡量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指标。结果显示, 74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而西安的这一数据为105微克/立方米,呼吸环境不容乐观。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的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一般在10—20微克/立方米。

除了PM2.5,同样极其“难看”的数据还有:按照AQI评判,西安2013年优良天气仅占全年天气的37.8%,远低于全国74个重点城市60%的平均水平,空气质量全年处于倒数第8位。

目前,西安的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仍排名靠后。关中城市群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被纳入全国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三区十群”中。

2013年3月,陕西省政府召开全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题会议,制定了本届政府五年行动计划,后又出台全国最早的《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地方性法规。西安作为陕西向大气污染宣战的主战场,也将“治污减霾”确定为全市头号民生工程。

如今,这座仍以煤炭为主要驱动力的西部城市,正在努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减煤、控车、抑尘、追究问责等环保行动,努力让市民呼吸上清洁的空气。

退出“十大污染城市”之难

白天到晚,郭庭平总是忙个不停。自2013年到西安市环保局大气污染控制处任职开始,他经常要么一头扎进电脑里汇总工作安排,要么急冲冲登上面包车,奔往各区县跟踪督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他同事比我更辛苦,工作都像打仗似的,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否则就会误事。”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2013年伊始,陕西加快了治理雾霾的速度,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的主要目标是:以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基数,到2017年,关中城市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一般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15%以上、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下降10%以上、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零增长。

在治污降霾上,关中的状况“让人焦虑”。关中生活着陕西省2/3的民众,GDP亦占全省2/3,消耗的能源占全省1/2多,所以污染物排放集中,常年影响空气质量的还有东北方向的污染物输入。从地理上讲,关中地处盆地,南有秦岭阻隔,东部台源,冬季静风频率较高,易发生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容量小,易产生污染物累积效应。

陕西治理空气压力最大的城市无疑是西安。作为省会城市,人口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其治理成败在陕西乃至北方城市具有示范效应。而在关中五市一区和延安市,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最新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序由好到差依次为:延安、杨凌、铜川、咸阳、宝鸡、渭南、西安。

按照陕西省要求,到2017年,西安的PM2.5年均浓度要下降10%以上。以西安2013年的PM2.5年均浓度为起始值计算,4年内下降10%,至94.5微克/立方米。而2013年,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按此,意味着即使到2017年,西安面对不利的地理气候条件,跳出74个重点城市后十位的压力、难度可想而知。

显然,西安主政者已意识到此问题,要改善城市恶劣的空气,要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西安要有更高的追求,需要一场突围战。当2013年1—4月,西安市空气质量在74城排名后10位时,陕西省、西安市两级领导就明确要求西安要全力尽快摆脱“后10名”。

与此同时,西安全面启动了治污减霾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治污减霾列为民生改善的头号工程;颁布了《西安市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工作规划》,抽调专职人员,建立起“上下联通、部门联动、区域联控”的治污减霾防控体系。

原标题:“人努力,天帮忙”:西安之类资源型城市如何保卫蓝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