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走出国门的中国智慧城市先驱者

2014-05-29 13:15来源:国脉物联网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盘点那些走出国门的智慧城市先驱者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推进联盟和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联合组织的中国的智慧城市精英团队,就曾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届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中登台亮相,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来自中国的智慧城市案例与供应商有何过人风采。

目前,除了在中国轰轰烈烈地以193个试点城市规模展开举世仅有的智慧城市建设之外。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也是各国各地政府力推的大事件。只是相比我们,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因为对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外,节能减排和高科技应用以及贴近民生,也都是国外智慧城市案例中值得借鉴的闪光点。需要重视的是,欧洲城市在该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各大城市发展智慧之都的过程中不断借鉴的典范。从地中海沿岸城市巴塞罗那,到浪漫之都巴黎,以及北欧的芬兰,瑞典,丹麦,无处不见的自上而下的行动足迹与令人欣喜的进步。本文重点介绍的并不是欧洲智慧城市的闪光案例,而是可以步入国际舞台,与国际顶级智慧城市精英同台共舞的国智慧城市实践与供应商们。

在国际上,中国智慧城市精英登台亮相的机会不多,最著名的国际智慧城市展会之一就是在巴塞罗那举行的智慧城市博览会。这是一个推广智慧城市的全球性活动,现已成为智慧产业界人士的交流中心,汇聚了世界上众多优秀的城市、专家、公司和产品,为世界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行业的全景。由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推进联盟和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联合组织的中国的智慧城市精英团队,就曾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届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中登台亮相,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来自中国的智慧城市案例与供应商有何过人风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中,中国团队参加的是中国区专场论坛,这也是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三场国家专场论坛之一,代表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正在与国际同步,并且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一方面,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推进联盟和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作为中国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希望借此机会学习吸取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智慧风貌的绝好机会。

在2012年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中,中国智慧城市团队成员包括中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推进联盟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副会长王燕京女士,武汉市副市长邵为民先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智慧城市区域总工程师郭会明先生,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德道先生。

城市“推送”系统,驱动低碳生活——人网(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乌海分公司总经理李精文;

一、政府引导下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实践

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智慧城市”最佳实践和成功的完整解决方案以供借鉴。为此,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及发展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智慧城市”的完整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三重含义:首先,“智慧城市”应拥有物的基础:物质基础雄厚,具有建设先进的ICT基础设施的能力,能够实现物的智能化,比如要努力建设成为“U型城市”(UbiquitousCity)、“金融城市”(FinanceCity)和“高科技城市”(High-TechCity);其次,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能充分开发利用人的智慧,从容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要成为“创新城市”、“人文城市”(CultureCity)和“智本城市”(IntellectualCapitalCity);最后,“智慧城市”应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满足人的需求,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成为“绿色宜居城市”(GreenCity&LivableCity)。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几十年,我国城市发展中几乎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共性的问题,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理念、智慧的手段寻求城市发展模式的变革:一是建设“智慧城市”必须重新认识城市产出性;二是坚持智慧的增长观;三是要全面理解城市的宜居性;四是要构建优美健康的城市面貌。

“智慧城市”推进模式选择

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上看,“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混合型发展模式。

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城市政府制定明确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国际、国内的相关资源要素向城市集中,支持和鼓励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之间形成互动和网络关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金融业不发达、风险投资不足的城市可以采用此模式。

市场导向型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营造城市发展的环境来间接引导“智慧人文”要素和“智慧产业”要素向城市集中,建设主体在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创新,自发地在城市地区形成“智慧产业”集群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种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来自自下而上的力量,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采用此模式。

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目前,我国正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实践中应综合两种模式的长处。在政府主导促进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尚需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建设要素向城市集聚与流动,特别是增大私人资本对城市ICT基础设施和科技、知识竞争力的基础投入。城市作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统一体,城市的智慧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自发性与目标性等综合力量的推进。

笔者认为,长远意义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智慧城市”发展策略

“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是从一个全新角度对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笔者建议可采用如下发展策略:

以信息共享和深度利用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石。在信息时代,包含着知识和技术的信息已逐步超越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价值,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评估、传播和扩散导致了生产力的提升,开拓新的信息资源是财富增长的第一源泉,因而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以智慧产业聚集作为“智慧城市”的灵魂。大力推进以“智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使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市场和产业链不断拓展;同时,通过“两化融合”、建设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支持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等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城市经济发展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着提高。

以创新作为“智慧城市”的动力。其发展战略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建立以人才高地为支撑的城市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核心动力。

以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作为“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发展战略最终成果就是让在城市生活的每个人,用最少的资源支持最大的需求。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紧扣“以人为本”这条主线,通过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全新城市基础设施架构,使城市耳聪目明,能够敏捷地感知世界,逐步形成安全、和谐、便捷的“智慧型”宜居城市。

原标题:智慧城市已崭露头角 细数那些走出国门的先驱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信息化建设项目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