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鲁地拉水电站事故生态放水孔已封堵

2014-06-03 10:56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胡学萃关键词:鲁地拉水电站水电站事故生态放水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鲁地拉生态放水孔是国内第一个,业内人士认为,设计施工各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也给行业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种临时性的生态放水孔到底有多大的必要?

所谓临时生态放水孔,即为了保证导流洞下闸至底孔放水这一过程不断流而设置。“这个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主要看来水流量和下游河床的情况,使放水量达到不低于400m3/s 的生态流量,完成使命之后就可以封堵了,所以生态放水孔闸门说穿了也就是个临时闸门。”一位不愿具名的水电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这一段时间下游河床“有水”而在大坝上建设这个临时性生态放水孔,却牵涉到大坝承重、受力和抗压等多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截至记者发稿时,有关此次事故的调查处理结论还未公布。

环保标准亟待建立

根据环保部2013年6月5日公示的《关于公示2013年5月受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调查结果的通告》,“(鲁地拉水电站)工程整改完成并经环保部同意复工后,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按环评及其批复要求落实了枢纽工程建设区各项环保措施及工作,建设了临时生态放水孔、鲁地拉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等设施。”显然,在鲁地拉建设临时生态放水孔是环保部的明确要求。

“但现在我们担心的,不是环保部门要求多,而是缺乏标准。”一位企业人士对记者说。据了解,目前我国现行的环保要求,几乎都只是一个行政指令,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和规范。以怒江为例,环保人士要求保护的云纹鳗鲡(俗称“蛇鱼”),多年来从未在怒江出现过。当地人们也只是道听途说,某位专家曾在下游某个餐馆吃饭时在餐桌上见过这种鱼的骨头,但没来得及捡回去做研究。

“水电企业做环保,通常要委托专业机构去做。实际上,生态系统、物种群落的调查,如何保护珍稀鱼类和动植物,应该由环保部门加强基础研究,然后提出具体的保护标准和措施。比如修建鱼道,什么样的鱼道是有效的?在什么样的河流生境和水流条件下采取何种鱼道形式?现在的要求太笼统了,没有标准。鱼类学、生物学的研究,想靠企业去完成,不可能做得到的。”这位企业人士称。

原标题:鲁地拉水电站事故生态孔已封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鲁地拉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站事故查看更多>生态放水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