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全国2/3城市被垃圾围城:政府习惯维稳难推焚烧

2014-06-04 14:39来源:《法人》作者:吕斌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垃圾减量是当前世界主流的垃圾处理思路,在欧美发达国家,垃圾末端处理量是逐年下降的,而我国则恰恰相反。除在立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之外,一些国家还为此出台了诸如鼓励垃圾分类、禁止机关和学校使用一次性产品、对于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的单位给予相应奖励等措施。我国台湾地区还设立了垃圾分类处理基金,对一些可能产生垃圾的企业预收末端垃圾处理费用,使得这部分钱能够保障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国内一些城市如广州已经开始在做分类,但整体来看,垃圾处理产业前端设置的很多政策性东西都还不到位,管理方面更是缺乏”,田倩表示,我国一些立法及监管上已经涉及相应内容,但还远远形不成系统。

陈建昌也认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应从注重源头减量和加强末端处理两方面着手。通过政策推动、经济激励等措施,注重源头减量如减少商品过度包装、实行净菜上市、加快建立废旧家电产品回收机制等。逐步推广可行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加强综合利用,减少末端处理量。

“未来国内将是强化源头减量措施、三大处理方式并存局面,国外的发展历程也证明这一点”,陈建昌告诉《法人》记者。

在垃圾焚烧产业方面,邻国日本一直是个“优秀生”。其很多做法颇值得国内借鉴。根据资料显示,日本目前拥有超过1400座垃圾焚烧炉,全国70%以上的垃圾是用焚烧技术处理的。

而日本在公众参与度方面也做到了极致,日本早在30多年前就成功解决了“居民奉献精神的问题”。在根本无法找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兴建垃圾焚烧厂的背景下,日本一些地区直接让当地居民参与选址。经过调查、论证、投票等程序之后,选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日本在环保知识宣传等方面也令我国垃圾焚烧产业望尘莫及。在日本,到焚烧厂参观是每个小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很多焚烧厂来说,接待外界的来访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我国,这样的思路也在悄然发酵。

垃圾处理产业困境

据江家骅介绍,垃圾焚烧发电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焚烧处理技术成熟,主要设备实现了国产化。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178座,总处理能力为日处理15.6万吨,总装机容量约为3.44万兆瓦,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

尽管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一些地方举步维艰,但由于焚烧发电工艺确实是现阶段处理生活垃圾的最优选择,所以其必然会更快、更多、更严、更好地被应用。

“瓶颈在于政府本身,政府对现代化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缺乏了解和信心,也不习惯做一些科普宣传的工作,只习惯于用‘维稳’的思路来处理技术问题,一遇公众有反对意见便表态项目暂停”,江家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应该学习更好的思路和做法。

原标题:全国2/3城市被垃圾围城:政府习惯维稳难推焚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