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报道正文

高耗能企业如何改写“罪与罚”

2014-06-10 13:10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作者:苏南关键词:环保法烟气回收能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出台,新的“环境账单”之下,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要么转型,要么退出市场。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如何以最小的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摆脱困境,成为新政之下工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新支点

新《环保法》出台前后,全国不少地区已经开始着手对高耗能企业进行“清理”,不少专家表示,工业企业将是节能减排的下一个支点。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沈龙海算过一笔账: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分析报告,到2020年,工业企业节能潜力超过三亿吨标准煤。按一吨标准煤价格1200元算,工业企业节能潜力总计达3600亿元。

尽管工业节能的潜力巨大,节能减排、环保产业却并不乐观。“市场空间很大,但社会的投资热情并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动力’。”新奥智能能源泛能站产品部副总经理朱磊对记者称。

据朱磊介绍,节能减排最大的限制因素是成本。“例如纺织行业,本身一匹布就挣不了多少钱,再拿出多余的钱去做节能减排,这对它的影响非常大;对于玻璃行业来说,能源的成本甚至超过50%,若没有财政支持或强制性改造,只能降低收益甚至亏损。”朱磊表示。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哲也指出,工业企业用户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阻力较大。工业产业整体低迷、盈利微弱,多数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被动。

事实上,虽然政策层面频频加码,但我国节能减排的进度始终落后于计划。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提供节能、减排、环保服务的企业在技术和解决方案层面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解决“点”而忽略“面”,大部分企业提供局部节能,而没有考虑整体的节能减排需求,导致最终的节能减排效果不突出;其二,走入“为了减排而减排”的误区,不考虑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压力,推荐和上马高成本的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企业难以承受;其三,节能和减排不能同时兼顾,往往出现“能效提高但排放依旧”或“排放降低但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的尴尬境地;其四,方案千篇一律,个性化定制不足,不能做到针对企业个体,从生产工艺、结构等根本环节上做统筹考虑。

系统解决方案带来新突破

专家认为,如果节能企业要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应从单一的节能减排服务公司向提供系统服务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从能源供应、生产线应用,到后期运维、智能数据汇总控制,系统考虑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方案;其次,加强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知识产权,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再次,了解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客观需求,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量身定制系统解决方案。

株洲兴隆化工水玻璃清洁生产项目即是一个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与生产效益双提升的成功案例。作为国内水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兴隆化工一直采用水煤气作为燃料,生产一吨产品需消耗200公斤煤,为了缓解环保压力,企业希望采用清洁能源做燃料。

最终,兴隆化工选择了新奥智能能源为其量身定制了全系统解决方案,包括能源供应、生产工艺优化、全生产线节能改造、烟气回收等多个方面。这一整体解决方案,不仅使兴隆化工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000吨,而且每年可以节约能源费用600万元。本报记者了解到,兴隆化工看到了节能减排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后,正在计划和新奥智能能源开展进一步合作。

据朱磊介绍,相对于建筑节能、城市综合体能源解决方案,工业企业的能源解决方案更为复杂、阻力也更大。“但是作为能源服务企业,如果能够从客户角度看问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其解决成本、环保等多方面的疑虑,工业企业会乐于接受节能减排,而且受益颇多。”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不少国外企业纷纷涉足中国节能环保市场。如西门子、ABB等国际企业,都开始积极推行相关示范项目,据了解,西门子在中国首次实施了水泥工厂能源管理,平均节电率达到35%。

对于工业节能环保产业,朱磊表示,市场很大,服务商需要走差异化路线,下一步比拼的将是技术、品牌和服务意识。

原标题:高耗能企业如何改写“罪与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法查看更多>烟气回收查看更多>能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