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吴敬琏:经济结构缺陷是大气污染源头

2014-06-11 08:52来源:搜狐财经频道关键词:PM2.5煤改气煤改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日下午,在中国( 北京) 清洁空气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就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发表了题为“防治大气污染、发展模式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演讲,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防治大气污染计划的基础,这两项任务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防治大气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吴敬琏指出,防止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土地、空气、水这些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了破坏,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使得我们的生存面临危机。

从最近环保局发表的报告来看,环保部所监测的74个城市,只有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其余地区均有不同严重的污染,尤其严重的就是京津冀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的《空气质量准则》中,PM2.5年均值为1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大部分时间不达标,甚至爆表,如2013年1月份的北京,有几天甚至达到了1000微克/立方米。这样的水平对人的健康影响和寿命带来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

为响应大众迫切的要求,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来防治大气污染。特别是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行动防治计划》,要求通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消除大气污染问题,使得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我国经济结构的缺陷是大气污染的源头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技术手段包括提高燃油质量、提高汽车排放的标准,行政手段包括淘汰煤炭小锅炉、加快推动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等。

在吴敬琏看来,以上措施普遍存在一些缺陷。这些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特点过度集中于末端治理,即在排放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治理。这种治理固然会产生一些效率,但它没有能堵塞过度排放的源口,因此是一种事倍功半的举措,未必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面对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吴敬琏指出当务之急是找出源头所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缺陷。

吴敬琏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最突出的是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问题: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始终在40%左右,而工业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又占到70%左右)、重工业单位产值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居高不下(是服务业的9倍)。这些都使得在经济运行中高污染、高能耗成为一个显著特征。

因此,从源头上说,不解决这个问题,过度的污染物排放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原标题:吴敬琏:经济结构缺陷是大气污染源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