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人物正文

5总裁对话: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2014-06-24 11:04来源:中国水网作者:刘永丽关键词:文一波环境产业膜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津裕川刘成林:创新是为了推动事业和历史的进步

裕川环境也是固废领域作为资源化的优秀企业代表,是唯一一家从污泥里面提取蛋白质的企业,像嘉博文一样,都是在固废资源化上进行不断的创新。

裕川最早是做房地产的,2003年开始做循环经济,2007年涉足污泥处理研究。“刚开始没想到那么难,到现在整整做了8年,投资上千亿资金,却刚找到一点门路。”刘成林感慨道,“我们是行业新兵,过去8年抗战胜利,我感觉如今已经见到胜利的曙光了。”

“从污泥中提取蛋白质,我们在全世界是第一家。”刘成林自豪的介绍,“如何把资源化产品结合起来,让市场更好的接纳,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现在我们开始跟嘉博文学习,准备往有机肥方向发展。”

谈及对创新的理解,刘成林认为,“创新更多的是责任和意识。创新就会面临风险,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我感觉创新分为两种,一个是为了企业更快的发展,一个是为了生存,这两个意义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了促进和推动事业和历史的进步。不管在哪个行业,只要向前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前进,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因为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

“同时,创新是一种趋势。”刘成林说,“因为所有的行业,所有的技术,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以创新对每一位企业家来讲,意味着未来,也意味着国家未来的希望。尽管创新过程中有不少人倒下来,但也有不少人成功了,整个社会还是一路往前走的。”

天津膜天膜徐平:创新是责任也是挑战

天津膜天膜的前身是天津工业大学膜分离研究所,自1974年发展到现在已经40年了,现在已经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创新也好,坚守也好,执着也好,应该有很多的经验。”徐平感慨道。

“我们过去一直叫‘膜天膜’,上市后股票名称改为‘津膜科技’”,我们也希望创新一下,更多的成为我们自己,也希望大家记住“津膜科技”这个名字。

“作为一个国有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作为一个膜企业,一个产品公司,创新是我们的责任。”徐平说。“国有企业是我们共和国的长子,作为长子应当为国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责任有义务为环保贡献产品的创新。”

“之所以要进行创新,还源于我们日益碰到的挑战。”徐平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发展的拐点,如何实现拐点超车值得思考。津膜作为上市新企业,还会碰到技术、市场、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实现主营业务上的技术创新、资本模式创新,寻找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赛莱默董瑞萍:创新要注重跨界合作

赛莱默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新公司。2011年之前,公司叫ITT;2011年11月的时候,公司进行重组,把ITT三大业务分成三家上市公司。原来ITT作为水流体这部分的业务重新起了一个名字:赛莱默,这是一个希腊专有名词,寓意公司在水的输送处理以及回用过程中的技术能力。赛莱默从ITT分出来之后,公司的核心价值也做了调整,在“互相尊重,尽职尽责、正直守信”基础上,加上了“勇于创新”四个字。

在当前国际化趋势下做环保董瑞萍认为,“无论外企、国企、民企、学术界,都应一起合作创新,去攻克我们面临的环境难题。”

赛莱默在组织机构、经营模式和技术等方面都做了创新。

组织机构方面:赛莱默的历史是公司并购的历史,从美国的泵业公司、瑞典的品牌,一直延伸到水的产品线。过去进入市场都是单打独斗的,1996年之后,特别是在2008年成立了一体化前端的组织机构,将产品线整合,针对特定的市场成立了给排水团队、监控等组织机构。

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单一设备的供应商,赛莱默做了系统的集成,比如最近推出的一体化泵站,整个泵站是定制的,加上赛莱默的智能控制系统,在节省空间、节约能源方面都有很多创新,这同时也是技术创新。

董瑞萍认为,创新除了理想之外,最根本的的动力还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企业的快速成长。从内部来讲,企业产品或解决方案要去做深度创新和广度创新,不断地更新、改进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要求。从外部来讲,整个环保行业需要跨领域的合作。企业从投资、运营管理等好多方面,值得一起去讨论。

原标题:5总裁对话: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文一波查看更多>环境产业查看更多>膜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