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全国土地日系列报道四:化肥浸染黑土地

2014-06-25 10:49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庞丽静关键词:土壤污染状况土壤结构土壤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张青峰认为化肥对土壤的影响很大。残留物留在土壤中,钙化后久而久之对土壤有板结作用。如果农场这样大量使用化肥耕种60年,土地就会进一步硬化,地越来越硬,还会长庄稼吗?也许三代人、四代人之后就没有土地可耕种了。

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所研究员刘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目前土壤出现一些问题。南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非常少,加上气温高,所以杀虫杀菌的农药和氮肥等化肥产品,使用频率和比例要比北方高得多,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病虫害。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气温低,虫害较轻,相对作物施用化肥农药比较少。但是目前看,不管南方北方,化肥农药使用量都是在增加当中。污染进入到水源当中,进行灌溉,造成二度污染。

国务院参事、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6月5日在青岛一个论坛上表示,由于中国粮食连续十年丰收,大家现在对中国的农业问题有些盲目乐观,但是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乐观的。“现在粮食产量提高更多是依靠单位产量的提高,由于耕地面积在减少就得依靠提高单产,而单产提高是靠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现在中国单位土地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美国的4倍、印度的3倍,大家说粮食不好吃,现在不只是粮食不好吃的问题,而是导致土壤恶化的问题,接着就是污染问题。”

农业污染很难治理

在张青峰看来,现在推行土地环保,已经有点晚了。但即便这样,也必须起步。“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就是保护耕地。能休耕的让其休耕,不能休耕的必须合理使用。中国缺粮,几乎没有休耕这一说。国外可以休耕,这块地三年不种,先种植其他土地。退耕三年,养好再耕种。”张青峰说。

张青峰从机关岗位辞职后,开始经销农药化肥。10多年农药化肥生意做下来,他对农药化肥行业的事情也如数家珍。他表示,目前经销化肥农药的人也已经没有了方向,农民种地施肥也好,经销商销售化肥农药也好,都是想往哪发展就往哪发展。土壤结构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也就是土壤专家来看看,拿点土样就走了,到目前还没有人具体来指导该怎么办,或者列出可使用农药化肥产品清单。

国家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比如六六六,而提倡使用那种低残留可降解性的环保型农药。张青峰说,目前市场上确实也有环保型的有机肥料,让作物吸收充分,土壤里没有残留,但是很少有人愿意用。或者是因为价格高,或者是因为农民的惯性让其对环保新产品不愿意接受。农民的选择标准很简单,便宜有效就行。

张青峰尝试经销过环保型产品,最终以失败告终。他说,“没人买,最后不得不继续卖尿素。目前尿素在市场的占有率大约达95%以上,环保型化肥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忽略不计。生产厂家看到有机肥销售不畅,就把有机肥与化肥掺和到一起销售,以此降低成本。”

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提高农民意识下手是不太可能的,需要国家干预。“目前市场上,农民都是凭自己经验选择农药化肥。国家对于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化肥应该在生产制造环节就加以遏制,不应进入流通领域。”刘会说。

张青峰还认为,“国家要提高打假力度。假冒伪劣没有了,好产品自然卖出去了。目前市场中假货多而打假力度不够。同时,基层相关部门提高监管力度,不让违规产品上架。”张青峰说。

在刘会看来,在中国目前缺粮的现状下,农业污染问题很难治理。传统中的轮作方式无法实施。现代农业,需要高产稳产,对肥料尤其是氮肥的需求量大,传统中牛马粪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能靠化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在不断降低,作物对肥料已经有了依赖性,离了化肥就不长。长期追施化肥确实会使土壤板结,而长期施用农药形成的残留确实需要降解周期。污染之后,土壤修复起来很难。污染物吸附在土壤中,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送走,关键问题是,土壤是处在持续不断的污染中。“东北三省矿山较少,起码重金属污染相对少,南方土壤污染还要更严重。”刘会说。

原标题:东北:化肥浸染黑土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状况查看更多>土壤结构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