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项目正文

环保部公示24个项目环评结果 涉及火电、水电4个(全文)

2014-07-02 14:05来源:环保部网站关键词:火电项目环评水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已开采的采掘场和已建成的排土场周围环境敏感点已全部搬迁。除柏相公墕、黑毛子峁和周家峁三个居民点外,首采区范围内其他居民点均已搬迁,上述三个居民点按开采进度五年内不会受到影响,建设单位已制定了后续村庄搬迁安置方案。

(二)在露天采坑行洪渠内建设了3座1000立方米的沉淀池,矿坑水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道路、采掘场和排土场洒水降尘等。机修办公区和区队办公区新建处理规模分别为600立方米/天和200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站各一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入中水池综合利用。在区队办公区设置1座200立方米的复用水池和1座400立方米的煤泥水沉淀池,煤泥水经沉淀处理后进入中水池综合利用。

(三)破碎站设置感应式喷淋设施,排土场采取及时碾压、实时洒水等措施。区队办公区、机修区、储煤场锅炉房内每台锅炉均配置了脱硫除尘器,并分别通过35米、50米、30米高烟囱排放。

(四 )工程选用了低噪声设备,对锅炉房、生活污水处理站等设备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

(五)基建期和生产过程排弃的剥离物全部堆放于东一号排土场和西南排土场。锅炉灰渣全部用于场内道路铺设,煤泥水处理间煤泥送至储煤场外销。

(六)制定了《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在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三、环保设施运行效果和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一)委托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院对施工区水土保持进行监测,13处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7,水土保持措施较好的发挥了防护作用。

(二)区队办公区和机修区处理后的废水监测值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要求,矿坑水监测值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相应标准要求。

验收调查期间地下水监测因子砷、铅均未检出,其他监测因子pH、氨氮、总硬度、氟化物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三)工业场地内各锅炉烟尘排放浓度、SO2排放浓度和林格曼黑度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II时段标准要求。露天矿生产场所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浓度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相关标准要求;郝家杏树等4个敏感的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四)露天矿生产作业场所厂界昼间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厂界2#、7#、8#点位夜间噪声超标0.2dB至4.4dB,厂界200米范围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

机修厂厂界各监测点昼、夜噪声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露天矿附近居民区昼、夜间噪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

(五)试运营期间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二氧化硫为35.24吨/年,氮氧化物为16.72吨/年,符合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四、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

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基本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配套建设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了生态保护措施,经验收合格,同意该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工程正式运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随着开采进度推进应及时搬迁受影响居民。完善露天采场区、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工作。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做好环保设施日常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工程运营3至5年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原标题:环境保护部关于2014年6月12日—2014年6月30日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决定的公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项目查看更多>环评查看更多>水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