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今年5月份,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了《全面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决定合作建造漂浮核电站。此消息一出,漂浮核电站这一新奇而又陌生的名词瞬间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那么,这个新奇而又陌生的漂浮核电站到底为何物,让我们一起来看了究竟。
漂浮核电站的历史轨迹
严格来说,漂浮核电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69年,美国新泽西公共服务电力和燃气公司副总裁理查德˙埃克特便提出过在新泽西海岸边建造漂浮核电站的建议。当时,美国能源巨头西屋公司还专门成立一家名为“离岸能源系统”的子公司,负责漂浮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并计划于1980年左右建成8座漂浮核电站。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在70年代进入滞胀时期后,该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尽管美国的商用漂浮核电站计划没能顺利推进,但其在军事领域却早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作为美国军事核能计划的一部分,美国于1963年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漂浮核电站,命名为“斯特吉斯”号。“斯特吉斯”号漂浮核电站的电功率为10兆瓦,主要用途是为边远地区和特殊地区提供电力和热源。1968-1975年间,由于越南战争爆发和苏伊士运河关闭的缘故,美国通过限制水力发电量来提高巴拿马运河的航运能力,从而导致该地区电力供应不足。这个期间,“斯特吉斯”号漂浮核电站便被派往巴拿马运河地区服役,为当地提供电力。1976年,由于美国军事核能计划的停止和高昂的运行费用等缘故,“斯特吉斯”号宣布退役。此后,美国再无建造漂浮核电站的计划。
俄罗斯的漂浮核电站计划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能源危机,俄罗斯联邦政府发文征集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案。1993年,俄罗斯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们向联邦政府提交了将核反应堆安装在船上运往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解决方案。这一建议得到了联邦政府的支持,经过多次讨论之后,联邦政府决定建造两艘漂浮核电站,用于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供给以及北极地区石油勘探。2000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选择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谢夫马什造船厂作为俄罗斯第一艘漂浮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建造方。“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总投资约10亿卢布(约3.4亿美元),计划于2016年建成。2007年,漂浮核电站建造计划开始启动,但由于成本上升以及谢夫马什造船厂周围河水泛滥等缘故,建设工作不久便停止。2010年1月,“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建设在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重新开始。
继承了核动力破冰船的技术
漂浮核电站的技术原理其实并不神秘,它是将原本建造在陆地上的核电站安装在船舶上。但是,由于陆地条件和海上条件相差很大,相关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漂浮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也需要面临众多的技术难题。这一技术可以称为水面核动力装置技术。
事实上,俄罗斯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掌握了水面核动力装置技术。1959年,前苏联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民用水面核动力舰艇“列宁”号,作为北边海域的破冰船和货运船使用。“列宁”号拥有3台OK-150核反应堆,总长134米,宽16.1米,排水量1.6万吨。此后,从1959-2007年间,前苏联和俄罗斯先后建造了10艘民用水面核动力舰艇,其中9台为破冰船,一台为货运船兼破冰船。2012年8月,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又签下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的订单。
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
对于已掌握水面核动力装置技术60多年之久的俄罗斯来说,建造漂浮核电站已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了。“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的技术上可以说是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技术的延伸。“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最核心部件—“核反应堆”,采用的是已成功应用于多艘核动力破冰船的KLT-40核反应堆。KLT-40核反应堆属于压水堆技术,采用了高富集度核燃料(富集度在30%以上),热功率范围在135-171兆瓦。此次应用于“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的KLT-40核反应堆,将改为使用低富集度的核燃料,以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燃料管理条例。按照设计方案,“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将拥有2台KLT-40核反应堆,电功率为70兆瓦,可以满足2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同时也可以改造为每天生产24万立方米淡水的海水淡化装置。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效果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英媒称,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启动一座被称为“漂浮的切尔诺贝利”的有争议的浮动核电站上的反应堆。据英国《每日镜报》网站11月5日报道,如果该核电站获得成功,它将为在世界任意地点运营类似核电站铺平道路。报道称,该项目据说价值7000万英镑,取名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目前它停靠在俄罗
据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Rosatom)向菲律宾提供漂浮核电站建设计划。该公司东南亚副总裁艾格西门诺夫(EgorSimonov)告诉GMA新闻:我们的突破性解决方案就是漂浮核电站。这是一个可移动低能反应堆,可在远离电网区域或远离陆地区域使用。这家俄罗斯国有原子能公司与菲律宾能
一直以来,能源是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开发新的能源来应对将来可能到来的能源危机。其中核能作为一种高效的新能源为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在内的世界各大国所青睐。据中新网4月29日的报道,俄罗斯的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已经建造完毕。不过,世界对他的瞩目并非来源于其性
据外媒报道,批评人士将在北极圈内一个俄罗斯小镇的漂浮核电站称为是冰上的切尔诺贝利。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信息对这座核电站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不过据了解这个核反应堆已经为潜艇提供60多年的动力。这个被叫做AkademikLomonosov的浮动核电站自2009年开始建设。而在当地时间周六,这个由俄罗斯国营的核
根据俄罗斯媒体最新发布的图片和报道,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已经建造完工,并于2018年4月28日离开位于圣彼得堡的造船厂。(来源:汽机监督)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由俄罗斯制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自己项目并在圣彼得堡建造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的国家;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拥有两台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28日,俄罗斯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AkademikLomonosov)建造完工,由圣彼得堡开始首航,将前往摩尔曼斯克装载燃料。到摩尔曼斯克后,该浮动核电站将被拖到俄罗斯最北端城市佩韦克,并将于2019年开始为该城市一座钻井平台和一座海水淡化厂提供电力。据悉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船
俄罗斯在建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4日发生短路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消息说,正在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部分电池发生短路,并冒起烟雾,没有产生明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俄罗斯媒体报道说,事故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核辐射污染。罗蒙诺索
俄国家原子能集团驻华代表处负责人维克多戈金透露,俄中将为共同建设漂浮核电站成立合资企业。戈金表示,双方将使用俄罗斯技术和部分中方设备共同建设漂浮核电站,发电将用于满足两国和其他国家的需要。中俄双方还将成立一个能服务全世界的合资企业。他还表示,目前双方正在就发电机组数量问题和用户问
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对记者表示,俄或出口建成的漂浮核电站,中国已表示兴趣。据3月13日报道,3月11日罗戈津造访了波罗的海造船厂(属联合造船集团公司),那里正在建造首座"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罗戈津表示:"我们很快就要建成漂浮核电站了,我认为我们不会转让技术,但我们可以出口成品。因此考虑到我们的需求和可能的订单,15个这样独一无二的产品在未来10至15年可能很有市场。"罗戈津指出,漂浮核电站使用独特技术建造。他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新产品。我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中国同行对它们的兴趣。我
今年5月,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了《全面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决定合作建造漂浮核电站。此消息一出,漂浮核电站这一新奇而又陌生的名词瞬间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那么,这个新奇而又陌生的漂浮核电站到底为何物,让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什么是漂浮核电站?漂浮核电站是一种小型可移动式核电站,创建漂浮式核电站主要是为了缓解俄罗斯不同地区的能源缺乏和不均衡现象,也将能帮助远东国家和地区以及靠近北极的一些国家摆脱能源危机。漂浮式核电站包括原子动力船、陆地核电站、发电和传输装置等。与陆地上的核电站一样,漂浮核电站在设计上非常注重安全,能够经受住其他船只的撞击
受用电量激增的影响,欧美国家大量服役年限即将到期的核电站获延寿批准。这为中国核电产业带来怎样的启示?(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范珊珊)数据中心用电需求的激增,让科技巨头们转向押宝核电技术。微软公司与美国最大清洁能源供应商星座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Energy)达成重大合作协
5月7日,广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炼与到访的中电投广西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广西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维民座谈,双方围绕推进白龙核电一期工程展开交流。周炼表示,广投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调研集团指示精神,聚焦主责
4月27日至29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电投集团国核自仪在此间发布和睿全系列产品,标志着“和睿”品牌布局三大平台、八大产品体系战略已迈入成熟化产业应用全新阶段。随着中国核能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核电技术服务核心能力得到持续增强。本次发
5月7日,随着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2号机组核岛顺利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我国首个集成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综合性核电基地建设再提速。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工程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
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在此次国常会上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
4月27日,国常会审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分别是:1、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业主单位:中广核地点:广西机型: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其中,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已分别于2023年、2024年并网发电,在技术路线上,3、4号机组以及此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了我国核电建设运行整体情况。张星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核电发展始终贯彻安全第一方针,通过持续不断的核电项目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
截至4月24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AI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广核AI、“云中锦书”等大模型构建稳步推进,核电智慧运维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工地”系统建设精准升级,一批高价值的“AI+”典型场景应用在中广核清洁能源发展各关键领
此次获得核准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将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项目建成后,两台机组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对于优化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确保电力供应具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一批核电项目。中广核所属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3、4号机组共4台新机组正式落地,全部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4月18日,中国出口海外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3号(K-3)机组正式通过最终验收。至此,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两台机组(K-2/K-3)全部交付巴方,再次验证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技术成熟性和国际市场适应性,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推广的清洁
核能科技创新发展有了指南针近日,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破解“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难题,实现与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及“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规划》围绕核能
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下属波罗的海造船厂11月16日宣布,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西伯利亚”号当天驶离该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前往芬兰湾,并将在那里完成一系列海试任务。
据记者了解,随着能源转型持续推进和减碳目标的提出,各种能源利用方式朝着“小”的方向发展——体积小、排放少、贴近终端消费,核电小堆就是尝试之一。业内人士认为,小堆将成为我国“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选项,不过受制于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小堆尚未实现商业运行。
“十四五”规划不仅提出“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而且列出了未来五年核能产业需要重点建设和推进的项目“计划表”,体现出国家对核电发展节奏、技术路线、产业多元应用、废物处置等关键环节的部署。
小型核反应堆最早在1950s就首先由美国用于军事领域,目前小堆在军用方面已较为普遍,但民用领域更加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基本尚未起步。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核能发展普遍陷入低潮,新建核能项目都需将安全性和公众接受程度放在首位。因此,近年来高安全性和高灵活性的小型核
全球核电发展现状与展望在装机容量方面,IE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443吉瓦,新增装机容量5.5吉瓦,与2018年的11.2吉瓦(1989年以来最大新增容量)相比大幅下降;全球在建核电装机容量60.5吉瓦,其中经合组织国家、中国和俄罗斯在建核电装机占比分别为33%、17%和8%。详情点击山
俄罗斯建造的当前世界上动力最强的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21日正式交付,开始服役。当天,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北方城市摩尔曼斯克出席了“北极”号的交付仪式。仪式上,俄罗斯波罗的海造船厂总经理阿列克谢·卡季洛夫与俄罗斯国家核动力船舶公司总经理穆斯塔法·卡什卡签署了交付书。米舒斯京说,破冰
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舰队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俄罗斯22220项目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在完成北极地区结冰条件下的破冰测试后,最近抵达摩尔曼斯克,将于10月21日投入使用。目前,22220项目正在系列建造“西伯利亚”号、“乌拉尔”号和2艘尚未命名的破冰船,将分别在2021年、2022年、2024年和2026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与华能集团谋划核电合作7月8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涛率团赴上海电气核电集团调研考察,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副总裁李华纲出面接待。双方希望加强与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后续压水堆等项目上的深入合作。详情点击捷克杜库凡尼新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7月6日,俄罗斯原子能集团核动力破冰船公司发布消息称,远东“星星”造船厂7月6日开始建造世界上功率最大的“10510型”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号。消息指出:“7月6日,滨海边疆区大卡缅市举行了建造10510型领袖级超强功率核动力破冰船的首次金属切割仪式。”根据合同规定
俄罗斯国家核动力船舶公司12日宣布,俄“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当天驶离波罗的海造船厂码头,开始航行试验。试验将持续至2020年5月。国家核动力船舶公司总经理穆斯塔法·卡什卡说,试验将主要检测破冰船电子动力装置的计算准确性,以及备用柴电动力的性能。航行试验期间,有关人员还将测试压载系统、导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