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煤制油”带来的诱惑与困惑

2014-07-16 11:00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冯永锋关键词:煤制油煤化工神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着70%以上的份额,对空气污染的“贡献”也最大。如果能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使之变为油、变为气,不但可在油气供应紧张时作应急之需,还能减少雾霾。但“煤制油”技术是否成熟?其中有哪些难点和风险?日前,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专家。

“煤制油”项目在提速

今年初,记者从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煤制油”项目正在提速。该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的年产200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许可,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2013年9月,酝酿9年之久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该项目总投资550亿元,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项目以煤为原料,年转化煤炭2036万吨,年产合成油品405.2万吨。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266亿元,年均利税总额153亿元。

这也许意味着,2008年8月以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煤制油新项目冻结令”宣告解冻,各个方面正准备扩大“煤制油”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规模。

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采用的煤直接制油技术,生产成本远低于炼油厂,平稳生产后,每吨油品的综合耗煤约为3.5吨,其中除去燃料煤,净原料煤消耗量为2吨。最初预期经过5年到8年才赢利,实际2011年就开始赢利,当年实现了4亿多元利润,近两年盈利额已经成倍增加。”

高耗水是煤化工发展最大的隐忧

尽管一些项目获得了批准和支持,“煤制油”是否具有大规模推广前景,多年来外界争议的声音始终不断。其中一个焦点就是“煤制油”是否具有长期良好的环境经济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对此并不看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煤制油"不过是以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去替代另一种,其结果尚难预测,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特别是目前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往往被漠视,无节制地开采,将令资源枯竭提前到来。”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煤制油”经过技术转化合成后,结构和纯度可达到与石油相同的标准,可直接作为燃料运用到生活中。然而,“煤制油”作为石油的替代物,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碳排放强度”上均有难度。“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只有国际油价在70~80美元/桶以上,项目才能获利。而煤价保持每吨在200~300元之间,才可以保证煤化工项目不亏损。”

原标题:煤制油”带来的诱惑与困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