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技术正文

几种技术混合揭秘:“智能”如何用电?

2014-07-21 10:50来源:中国智能化网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用电智能电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建设智能电网不仅仅是传统电网和特定系统的升级和改造,而且需要实现需方响应,系统和用户的双向互动。因此需要先进的传感通信技术、高级量测技术、分析和辅助决策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作为保证。

智能用电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用电和电力用户关系最为紧密,智能用电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能源使用效率,经济运行和有序用电。对电网建设、节能环保,电能质量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用电系统的现状

由于过去的电网建设一直是“重发输电,轻配用电”。因此用电系统建设相对比较薄弱,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用电系统实用化程度不高,无法对用电系统进行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更谈不上实现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的双向信息交互,无法满足智能用电对需方响应的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网省公司开始对用电系统的标准化、自动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浙江、黑龙江等省相继出台了关于现场管理终端和低压集中抄表系统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应用方面,江苏、浙江等省在低压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在大用户、台区抄表中大量使用的负荷管理终端和配变监测终端,由于采用了GPRS公网通信、230M无线或光纤等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同时2006年起,黑龙江、河北等省积累的新一代低压用户集抄系统的建设经验,也为实现智能用电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智能用电建设技术路线

我国智能用电的建设将是一个持续、渐进、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在智能用电技术研究的整体思路上必须遵循“明确目标,滚动修正,持续提升、深化完善”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智能用电的发展既要立足于目前发展期的现实,又要兼顾未来成熟期的前景;既要满足近期需要,又要适应未来发展。

首先,智能用电技术的研究应该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集中攻关。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集中展开科研攻关,解决智能用电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

其次,智能用电体系及框架研究按照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全面科学评估国际国内先进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和最佳实践效果,以基于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构建高标准的智能用电体系架构。同时智能用电应着眼于未来,兼顾现实的原则,高起点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在智能用电新技术研究过程中,应严格设计标准、设计方案、设计过程、试点项目、测试数据,客观真实的总结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最后,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网省公司实施示范性工程。为新技术在智能用电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对示范性项目做好科学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和教训,做好合理整改。智能用电坚持按区域特点分阶段逐步推广,逐步总结,逐步调整,逐步完善。

原标题:“智能”如何用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智能用电查看更多>智能电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