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外资冷观中石化混改背后:早已渗透 初具规模

2014-07-21 10:59来源:新金融观察作者:郗岳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中石化中石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外资早已渗透

对于中国的加油站以及其附属的非油业务,外资巨头从来没有停止追逐。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壳牌、道达尔、BP就开始在中国寻找机会。而2007年中国商务部批准首批中外合资企业获得成品油批发资格后,几大巨头更是频繁地与中方石油企业牵手合作。

丰厚的利润驱动着外资公司紧锣密鼓地布局中国加油站网络。根据2009年5月政府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成品油零售企业可以在政府最高限价下,自主定价,而成品油生产批发企业,将按最高零售价每吨扣减400元供油,此批发价随市场零售价波动会相应调整。依照当前每吨汽柴油约8000元的参考价计算,加油站平均销售收益不低于5%。

其实400元差价只是一笔明账,零售油企进货以吨计价,车主加油时则按升计价,换算时就隐藏了一定的利润空间。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加油站的油品库存都不会超过2天,只要油源保证、客源稳定,则加油站每天可以额外获得库存油品总值约2.5%甚至3%以上的复利收益。

壳牌在全球拥有4.3万座加油站,而在中国则有7家零售合资公司,它们共运营1100多座加油站。在壳牌中国的网站上可以清晰地查找到每个加油站的位置,它们集中在江苏省、四川省、广东省、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且大部分加油站都配备了便利店。

虽然壳牌加油站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但是壳牌零售业务全球总裁柯一凡(IstvanKapitany)表示,未来壳牌将逐渐把自己的零售业务中心由欧洲和北美转移到亚洲来,中国则是亚洲的重中之重。

壳牌公共事务部负责人申钢告诉记者:“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了关于中国石油企业改革的相关报道,目前正在研究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混改可能带来的商机。”

其实,关于中方伙伴,壳牌已经选择了中国第四大石油企业——陕西延长石油公司。双方在2008年成立了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3月在西安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加油站。此后的数年内,壳牌与延长石油并肩在陕西省、山西省、四川省挖掘市场,今年5月,两个伙伴更是把加油站网络伸展到市场最为活跃的广东省。

资料显示,广东省2013年成品油市场销量在3000万吨左右,约占当年全国消费总量的11%,且广东成品油市场的汽油增速维持在每年10%左右。在这个市场热区,外资竞争力量不光只有壳牌,还有一直在此精耕细作的英国BP石油公司。

BP中国新闻办公室给记者的资料显示,目前BP在广东省和浙江省一共运营着约850座合资加油站。

与壳牌不同的是,BP在合作伙伴上选择了业界更为强势的中石油中石化。2004年,BP和中石油合资组建的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49:51),这是在成品油零售领域,由国家商务部批准运营的第一家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也是在2004年,BP和中石化合资建立的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40:60)。

如今BP强调自己是“中国蒸蒸日上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分子”,不再仅仅是一个“在中国投资经营的外资企业”。不过对于本轮中石化混改“招亲”BP是否有意参与,BP中国新闻办公室没有向记者回复这个问题。

原标题:外资冷观中石化混改背后:早已渗透 初具规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混合所有制查看更多>中石化查看更多>中石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