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央企援疆:华电、国电、国投在行动

2014-08-06 12:57来源:国企作者:刘青山 赵闪闪 陶如军关键词:华电国电火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产业援疆促发展

仅仅靠捐赠物资和对口扶贫显然是不够的。靠输血或许能维持生命,但是若想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变输血为造血。

2010年3月,中央要求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疆”。随后,央企作为企业“先行军”陆续进入新疆,并开展“产业援疆”项目。华电自然不甘落后,开始在产业上谋篇布局。

喀什夜色

丝绸之路,古城喀什。晚上11时,日头落下去,东湖的霓虹灯渐次亮了起来。现代化的建筑倒映在水面上,显出一派繁华景象。如果你只看到晚上的喀什,很难想象她的白天会是怎样一副灰头土脸。新疆华电喀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群部政工专责朱丽婷告诉《国企》记者:“我们这里,白天看着像中东,晚上看着像浦东。”

白天像中东,这话说得有些意味。喀什古城区土黄色的基调和建筑风格都极具民族特色,但“7•5”事件后,新疆暴恐问题给这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仅2012年新疆发生暴恐案件就多达190余起,尤以喀什地区为甚:2013年,巴楚县“4•23”暴力恐怖犯罪案;8月20日,新疆喀什暴力恐怖团伙案件;11月16日,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派出所被袭案件;12月25日,新疆疏附县“12•15”暴恐袭击案件……

晚上像浦东,则多亏了东湖和那些闪烁的霓虹——喀什的电力供应主要是由华电喀什热电有限公司(下称喀什公司)承担的。

不仅喀什地区,整个南疆三地州,都是严重缺电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喀什公司作为南疆三地州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华电集团在南疆的唯一企业,担负着南疆三地州电力供应的重要责任。

单机5万千瓦,一、二期总装机20万千瓦,占喀克电网总容量的25%。这组数据显示出喀什公司“一小一大”的特点,虽然在华电集团公司系统内属最西端、最遥远的一个小火电厂,但在南疆三地州是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十余年来一直承担着南疆电网主力电厂的角色。

其中,一期工程两台5万千瓦机组作为民心工程、政治工程列为自治区2001年重点工程之一。2002年,一期工程的年内双投,改变了南疆三地州用电极其紧张、电力供应限制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二期工程两台5万千瓦机组相继于2006年底、2007年初投产发电。一、二期工程的相继顺利实施,改善了南疆三地州径流式小水电占电源比例过大的局面,有利于提高电源支撑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将视角上升到整个新疆,华电的成绩单更加夺目。华电新疆公司成立十余年来,累计发电1164亿千瓦时,累计供热11650万吉焦,累计缴纳税金35亿元,圆满完成了十八大、亚欧博览会等各类重大保电任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3年底,华电新疆公司拥有35家发电、供热、煤炭、电力检修等控股参股企业,总装机规模410万千瓦,资产总额207亿元,年发电量196亿千瓦时。

华电新疆速度

2010年,在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之时,为缓解喀、克电网用电紧张局面,改善当地电源结构,为喀什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华电集团公司立项在喀什投资建设三期2×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

消息一出,迅即成为喀什当地关注的焦点。华电集团公司和新疆公司对三期工程建设格外重视。2010年6月25日,时任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李庆奎,时任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程念高亲临喀什出席工程签约仪式。

喀什地处偏远,自然环境艰苦、设备运距长、材料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加之外部环境不稳定导致人员紧缺,人员流动大的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重重压力。在压力和责任面前,喀什公司没有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知难而不畏难,负重拼搏、承压奋进、排难而上。

从2012年4月15日开工建设,到2014年1月23日投产发电,华电人不仅实现了锅炉水压试验、汽轮机扣缸、倒送厂用电、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168试运”七个一次成功,而且创造了35万千瓦机组投产指标最优。

说起5号机组投产指标的先进性,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其恒有自己的理解:“所有困难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得靠自己解决。这完全是大家拼干劲、拼意志拼出来的。”

“自1月23日正式投产发电到今天(7月15日),5号机组已经安全运行近6个月。”喀什公司副总经理丁志波欣喜地说。

在这6个月里,工程师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相比一、二期的5万机组,三期的35万超临界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已经大大提升,但是,新机组投入运行,总是会伴随着跳机的风险、运行不稳定、人员不熟悉以及设备磨合等问题。丁志波对《国企》记者说:“一旦出问题,半个喀什就要停电。”责任重大,不得不小心为上。他接着说:“我们正常下班时间是下午7点,但是,我们的工程师经常要加班到12点,甚至夜里1、2点,以确保新机组安全运行。”

工程师们对于加班也习以为常。“我们早就习惯了!”一群工程师笑着说。

而习惯性的加班,在建设喀什、和田燃机应急电站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彼时,全体施工人员不畏艰难,克服人员紧张、应急工程时间紧、涉及单位广、协调任务重、自然条件差等困难,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建设方式,多头并进,形成前方施工后方设计、前方安装后方拆迁、前方跟进后方协调等高效运作工作模式,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加班加点、争分夺秒抢工期。

喀什燃机电站从2010年9月25日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到11月28日召开机组启动委员会,具备发电条件,仅用64天;和田燃机电站从2010年10月12日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到11月26日召开机组启动委员会,具备发电条件,仅用45天。华电人创造了“华电新疆速度”,创造了我国电力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原标题:央企援疆:我们一直在行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