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中国核电“出海”

2014-08-07 15:54来源:能源评论作者:成杨关键词:核电核电技术核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

纵观去年至今核电“走出去”的发展态势,不难看出核电出口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由企业自宣到外交名片。此前的核电出口基本都是以各核电公司自我宣传为主,中广核董事长贺禹曾明确表示,核电项目不仅仅是经济项目,国家领导人是否支持、支持力度有多大非常重要,外交层面讨论核电与企业自己出去说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在去年11月发布了《关于印发建立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的通知》,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推动将核电“走出去”作为中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第二,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一度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显著标志,中广核与国核技就曾在多个海外项目上打擂台。这种内耗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今年1月15日,由中核、中广核、国核技三家核电企业联合发起,核电技术开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工程咨询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14家单位参加,成立了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抱团出海终成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明确方向。

第三,由场外围观到积极备战。拥有核电自主知识产权是各国核电“走出去”的首要条件,而这正是中国核电的最大短板。正因如此,中国核电“走出去”过程中都需要拉上国外拥有技术产权的公司来搭伙竞争,中广核与法国阿海珐、国核技与美国西屋几乎成为基本标配。但近两年,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国产核电技术正被认为将成为未来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军。

中核与中广核联手的“华龙一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在85%以上,安全性能完全符合三代技术指标要求,已得到国家能源局和核安全局的认可。在经济造价上,2800美元/千瓦~3000美元/千瓦的报价也低于首台AP1000和EPR。这也正成为两大核电巨头寄予厚望的海外征战新利器。

“走出去”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出去”虽带来了新的期盼,但对于核电装备企业来说,与其说“走出去”,不如说“跟出去”更为贴切,毕竟装备集团单独出海,难度之大不言而喻,相对于经济效益,市场拓展与产业延伸的意义或许更大。

核电建设的海外出征并非一帆风顺,就在去年4月,中国核电企业曾一度在土耳其的一个核电项目上获得领先优势,但最终该项目还是采用了日本三菱重工和法国阿海珐设计的Atmea1堆型。2012年5月,中广核和国核技分别组团竞标的英国“地平线”核电项目也最终花落日本日立集团。

不可否认,虽然核电“走出去”正彰显出蓬勃活力,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缺乏示范电站。不管是在AP1000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P1400,还是被作为海外竞标标杆的华龙一号,目前在国内都没有示范电站可供参考,其技术过硬和经济造价低依然停留在书面上。没有实例就难有发言权,阿根廷、巴基斯坦都明确表示希望首先在中国看到相关堆型。

其次,技术路线之争恐依然持续。引进的AP1000、EPR,中国自己研发的CAP1400、华龙一号的ACPR1000+、ACP1000,国内核电技术路线繁杂,到底要将哪条作为首选路线,依然没有明确定论。三大自主研发路线背后是中核、中广核、国核技三个“亲生儿子”,选谁舍谁,恐怕短期内难有定论。而可以明确的是,国内技术路线的不确定也让国际客户产生了不信任感。

同时,组团竞标是否有成效有待时间检验。虽然三大运营商在年初成立联盟,要集体出海,但是否可以真正避免自家人打擂台,估计还要有待时间检验,毕竟当年中广核与国核技一度秤不离砣的架势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核电“走出去”,前景光明,路途曲折,在法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群雄之中,如何打造中国品牌,中国核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至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核电“走出去”已真正在路上。

原标题:中国核电“出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