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哈尔滨核电机组选用应多思而后决

2014-08-13 17:25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关键词:核电站核电机组核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许多媒体注意到,商务部网站在8月11日援引俄罗斯24小时新闻频道的消息称,俄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表示,该公司正在研究中方关于拟在哈尔滨建设两台核电机组的提议,并计划于近期派专家组赴华进行实地考察。

这个消息,虽是“援引”,但熟悉中国传播特点的人们应该清楚,作为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商务部网站当然不是如其他商业网站或新闻网站那样随意选译了这条消息。实际上,即使是嗅觉灵敏的商业网站、新闻网站乃至相关专业网站,都没有抓取到“易逝性”最强的电视新闻中的这条来自异国他乡的消息。

商务部网站的“援引”,按照常理应该是为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背书。如果这个消息为真,为什么中方相关部门不以直接发布新闻的方式公开此事,而选择以“援引”外媒的方式间接公开这个消息,这样的做法也颇耐人寻味。

其实,此所谓“耐人寻味”,直白说,既在于核电的敏感性,更在于俄罗斯核电技术的可靠性。

说到俄罗斯核电技术的可靠性,世人皆要为之打上几个问号。因为正是产于俄罗斯的核电机组,在1986年4月制造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核灾难。此可谓,4月切尔诺贝利的一声爆炸,让世界开始重新审视核电技术应用的危险性。

而更大的危险还在于,有关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的真正原因以及危害后果,在苏联解体已经20多年的今天,仍然只有当时苏联官僚系统出产的搪塞之词,而没有真相大白于天下,其核电技术及其核电机组设计缺陷的细节也仍属于机密范畴而不被外人所知。这场核灾难的真正原因不清楚,其核电技术改进的合理性、可靠性就很难得到多方的审视和评判,其先进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也就很难与其他国家的核电技术及其核电机组进行比较。

据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发生4个月后的调查报告显示,该起事故起因于核电站操作员操作失误。而1991年的第二份事故调查报告却认为,事故是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的设计缺陷而导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设计缺陷而导致。但是,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在内一些专家相信,这两个调查结论都难以服人,第二份调查报告阐述的技术缺陷细节则互相矛盾……

有关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可视后果,在信息无国界的现在已经可以信手可得。但是,俄罗斯设计的核电机组的技术缺陷究竟是什么,是否全部查找到了,其何以导致那场空前的灾难,俄罗斯现有核电技术及其核电机组有针对性地做了哪些改进,这些改进经否实际运行的验证,其可靠性经过多长时间的检验……不仅如此,俄罗斯的核电机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核电机组相比,其先进性何在?

在核电机组的选用上多思而后决,审慎而后定,瞻前顾后而后行,是对国家负责、对国民负责的起码要求。在哈尔滨附近建设核电站,其安全系数的要求必须远高于现处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毕竟,切尔诺贝利附近地广人稀的人文地理条件,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稀释”了当年那场核灾难的危害后果。

据说,哈尔滨核电工程的论证已经进行了几年。不过,媒体在披露商务部所“援引”消息的同时,也指出若哈尔滨核电站建成,将加剧东北地区电能过剩的状况。明知东北电能过剩,还要花费力气论证哈尔滨核电工程,还要引进发生过事故、且事故原因不甚明了的核电技术及其机组,这样的决策程序、过程及其结果也着实可疑。

原标题:哈尔滨核电机组选用应多思而后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