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页岩气减产”背后:资本看空市场 行业或巨变

2014-08-14 13:53来源:新华能源作者:李自琴关键词:页岩气革命页岩气开发吴新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如果说美国页岩气储量“乌龙”事件为中国带来的是“警钟”效应,那么能源局局长此番讲话若成事实,带来的则远不是“警示”那么简单,而是货真价实的行业巨变。

大概在两个多月以前,“页岩气革命”的发源地美国传来这样一则消息:“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大幅下调了加利福尼亚Monterey页岩油技术可采储量,下调幅度高达96%,预计储量只有原来的4%。”消息一出即刻引发国内油气业恐慌,甚至一度动摇业内人士对页岩气的信心。(事后该事件被指“乌龙”,第一,媒体过分强调储量,却忽略了重要定语“技术可采”;其次,被下调储量的Monterey产区仅代表美国页岩气总量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两个多月以后的8月初,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组织召开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讲话,其中一段关于页岩气未来开发产量的预计又一次惊动全行业。

吴新雄局长原文讲话如下:

“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处于中早期,非常规油气勘探刚刚起步,开发潜力巨大。一是创新勘探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大幅提高油气储采比。二是提高陆上原油产量,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三是组织开展页岩气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大会战”,重点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到2020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分别达到300亿立方米。”

这一数据与2012年能源局制定页岩气“十二五”的展望“600亿~1000亿立方米”相距甚远。

如果说美国页岩气储量"乌龙"事件为中国带来的是"警钟"效应,那么能源局局长此番讲话若成事实,带来的则远不是“警示”那么简单,而是货真价实的行业巨变。

事后,舆论对于减产的态度主要分为三派。一派乐观认为,“300亿”应该并非出自能源局油气司数据,该讲话内容也可能并不必然成为能源局未来的切实政策,国家是否真的会下调2020年产量预期,将最终取决于“十三五”计划的出台;另一派认为,减产正说明中国在页岩气问题上日趋理性,“十三五”最后产量预计于“300亿方”不会有太大出入;最后一派则消极的认为,即便目标定为300亿方我国页岩气产业都未必有能力实现。

而行业内各个环节的利益攸关者也开始在近期就此事频繁地向专家及官员寻求咨询,并各自作出了基于自身立场的猜测。

油气改革执行者猜测:页岩气成为油气改革突破口的通道很可能在未来被关闭。

地质勘探者猜测:中国页岩气25万亿立方米的技术可采资源量或成疑问,气源是否充足仍是问题。

希望借助页岩气入主上游区块的企业们猜测:国内油气上游区块开放无望。

资本市场猜测:能源局此次下调2020年页岩气产量很可能释放出一种消极的油气改革信号,国家将削减对页岩气产业的扶持力度,减少页岩气项目的总量。

而紧随猜测之后的便是资本市场对页岩气市场再一次的看空,这直接导致了一些投资者搁置甚至是取消已开展或是将要开展的页岩气投融资计划。这并不言过其实,资本市场的嗅觉和警惕性总是敏锐得叫人吃惊,他们不会放任任何一个细微的政策变动,让自己的金钱永眠。

原标题:“页岩气减产”背后:资本看空市场 行业或巨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革命查看更多>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吴新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