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煤制气:且行且珍惜 技术是王道

2014-08-28 09:46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翟晓玲关键词:煤制气煤化工大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18日,新峰煤制天然气项目在河北省发改委备案,总投资200亿元,建成后年产18亿立方米天然气,90万吨甲醇及15.7万吨油品。8月19日,内蒙古镇东年产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总投资30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气项目有67个,这些项目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将形成280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能。在全国投资煤化工的浪潮中,煤制气产业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然而日前大唐克旗项目、新疆庆华一期项目因故障停工,媒体称大唐正在剥离煤制气,这令煤制气产业蒙上阴影。

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2013年以来,由于雾霾的凶猛来袭,迫使煤炭清洁化利用加速进程,现代煤化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以中石化、神华、中煤等为代表的央企煤炭集团和兖矿、河南能化等地方煤炭公司,争先恐后跨入煤制气行业“淘金”。至今年7月底,陆续有17个煤制气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路条”,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山西、甘肃和安徽,总投资粗略估计超过4000亿元。

面对煤制气产业“大跃进”式的发展,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出《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了“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禁止违背规律无序建设”的方针政策,并且指出煤制气(油)处于产业化示范阶段。可见煤制气产业发展并非“迫切”到上规模产业化阶段。

睿能咨询首席分析师李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煤制天然气项目务必谨慎,要充分考虑未来国内天然气供需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切忌盲目跟随发展热潮,在政策标准不健全、技术不成熟、后续污染处理工艺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味扩大规模,上新项目。应尊重现实,科学发展。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新奥能源研究院煤化工首席科学家毕继诚对记者表示,煤制气产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应用性,必须要考虑经济性,把成本降下来才是在市场中获得优势的根本因素。产业发展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技术问题,选择技术成熟、效率高的工艺路线是核心。

技术是核心

已商业化运行的煤制气项目,大唐克旗项目和庆华伊犁项目,出现严重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缺乏成功的项目示范工程技术。

以伊泰与中科合成油公司合作开发的煤制油项目为例,步伐稳健,运行良好。中科合成油的技术骨干是来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专家,一直承担国家煤间接液化制油的科研项目,已有30年的科研技术开发经验,早有实验室、小试、中试的成功范例,科研力量雄厚扎实,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