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如果煤电做到"外三"水平

2014-09-29 11:31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彭源长 徐秋玲 兰希钰关键词:燃煤发电清洁煤发电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能源多元化,转换多元化,终端需求供应一体化,尤其是气候变化的严重性,能源技术(EnergyTechnology,ET)将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时间尺度在30~50年左右。

且各国都不会一样,中国更有其特殊性,因为无先例可循。除了能源技术进步外,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的深度介入必不可少,因为能源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ET和IT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记者:如何实现从煤化工开始,逐步过渡到您经常提到的 “IGCC+多联产+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

倪维斗:中国碳减排应从煤化工开始,向“IGCC+多联产+CCUS”逐步过渡。

如果煤直接燃烧,因为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 (浓度约为13%~14%,其余70%~80%都是氮气)、压力低、流量大,需处理的烟气收集起来很困难,而且以目前技术,要将发电厂烟囱里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处理后埋入地下,整个燃煤发电效率会降低11个百分点。

实施“IGCC+多联产”能源战略刻不容缓。尽管目前IGCC发电电价成本较高,但是考虑到将来对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汞的控制要求,以及下 一步要进行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埋存,目前可行的是可以通过多联产化工产品来降低成本。“IGCC+多联产+CCUS(CO2的捕集、利用和埋存)”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方向。

但是,考虑到未来的清洁煤发电,“IGCC+多联产”应尽快地示范,逐步走向大规模发展,按二氧化碳减排需要,逐步过渡到“IGCC+多联产+CCUS”。在这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和小规模示范,大规模的商业实施还需要观察一段时期。

记者:未来,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您有哪些建议?

倪维斗:中国工业化正处于重工业化“爬坡”阶段,也是碳排放的上升期。面临国际上对我国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和绝对值的要求,未来我国在碳减排上仍将处于被动状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能源的科学有序使用是前提,而能源的核心问题是煤。

中国应当按照国情,从现在开始考虑分阶段逐步推进减排二氧化碳的问题,我国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埋存按从易到难,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处理从天然气井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利用。第二阶段是从我国已经大量发展的煤化工(甲醇、二甲醚、MTO、MTP、直接煤变油、间接煤变油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加以收集和利用。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从煤化工做起,国家应予以政策支持,如碳税、补贴等,在此过程中,对二氧化碳的处理(化学、物理方面的应用)和输运、埋存等积累经验。第三阶段是从电厂烟气中捕捉,这是很困难的,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投资。减排二氧化碳需要从易到难,积累经验,逐步推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总而言之,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化石能源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不可撼动,其中煤是主导,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的低碳利用就是低碳能源的核心问题,如果不在煤的清洁利用上做文章,其他一切只能是空谈,低碳只是一句口号。

原标题:倪维斗:如果煤电做到"外三"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清洁煤发电查看更多>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