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秸秆发电的归宿在哪儿?

2014-10-31 11:06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马喆 赵楠 杨晓娣 王轶慧关键词:秸秆发电生物质燃料发电秸秆焚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措施二

加大宣传

让禁烧成为农民自觉

记者在采访中不时看到,部分地区仍有焚烧秸秆的现象。这和一些农民环境意识淡薄不无关系。

据了解,吉林省秋冬交替季节极易出现重污染天气,据监测结果显示,10月1日~22日,长春市共出现重度污染以上类别天4天,吉林市共出现重度污染以上类别天3天,两地主要超标污染物均为PM2.5。

经吉林省环保厅与气象等相关部门的会商分析,出现重度污染以上类别天的主要原因为:首先是气象条件不利。近一段时间吉林省近地层存在着较强的静稳气象条件,风速小,大气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第二就是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问题突出。根据国家气象、环保遥感卫星监测显示,10月1日~22日,全省共有火点341处,形成了大范围的烟雾,长春市、吉林市等中心城市均受烟雾影响;再有是燃煤量增加。随着采暖期的到来,各供热企业相继温炉调试,造成烟粉尘排放量增加。另外,工业企业排放、机动车尾气、道路及建筑扬尘也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多种因素的相互叠加,造成了上述城市出现重污染天气。

由此可见,一些地区违规燃烧秸秆的现象,是吉林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这一时期内秸秆禁烧以

及秸秆的合理利用就显得尤为关键。记者了解到,吉林省环保厅早在9月就已经提前对秸秆禁烧工作做出部署,全面开展秸秆禁烧的宣传。全省共印制1万套挂图下发张贴至每个村屯。在全省长途客车客运站LED大屏幕播发秸秆禁烧公益广告。联合移动、联通公司向全省手机用户发布秸秆禁烧公益短信,并在省内主流媒体上全面开展新闻宣传。

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使禁烧成为农民自觉。

措施三

秸秆回收实现综合利用

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让农民增收

据有关农业专家介绍,秸秆可以在“四料”方面做文章,即肥料、饲料、燃料、原料。

记者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宝山村一片刚刚采收完的玉米地里,见到了一台秸秆还田打包机正在工作。只见机器经过的地方,不一会儿,一包包的秸秆就整齐地摆放在田里。

宝山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大东告诉记者:“玉米秸秆用还田打包机打成包装以后,村民可以把秸秆卖给村里的秸秆颗粒厂。秸秆颗粒厂生产出具有高燃烧值环保的燃烧材料,加上配套的秸秆颗粒燃料炉具一起使用。目前,这种清洁环保炉已经在村里推广了七八十套。”

无独有偶,在农安市杨树林乡杨洼子村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里,农民正在用打成捆的秸秆免费换取生物质颗粒燃料。记者了解到,加工厂是将收集的玉米秸秆,通过粉碎、上料、压缩成型、包装等流程,生产出颗粒,免费提供给农户,现已在杨树林乡推广了2000多户。

加工厂经理乔胜告诉记者:“秸秆燃烧效率是30%,而燃烧颗粒的燃烧率能达到90%以上,一斤颗粒抵3~4斤秸秆,秸秆用量少,热能效率高,更加经济、环保。”

同样,一项既保护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吉林省德惠市应用开来。

记者了解到,吉林泉德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用秸秆做浆制作本色纸。公司经理刘志勇告诉记者:“公司产能是10万吨浆、20万吨纸、15万吨肥料,还有自备热链。用秸秆做本色纸是特有技术,专利就申请了108项。在用秸秆做本色浆产本色纸之后,用黑液生产有机肥。”刘志勇还告诉记者:“今年加工厂已与40多家农户签订了秸秆回收协议,预收秸秆10万吨。明年工厂正式投产,年消耗秸秆会达到30万吨。”

村民们除了自留一部分烧柴、饲养牲畜外,大都把多余的秸秆卖给工厂,一垧地能增收800元钱,这不仅使土地的产能增加了,而且促进了环境改善。

记者在吉林省九台市走访时了解到,九台市龙嘉镇袁家村在3年前便开始筹划建设智能碳气化综合利用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铺设管线、为居民更换设备。袁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军告诉记者,气站预计将于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张军说:“秸秆的回收、燃气的供给都是免费的,气站的建立就是为了防治秸秆焚烧。”

同样是在九台市,另一家秸秆综合利用工厂——福林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也在高速运转。公司经理柳福林告诉记者:“工厂每年可以生产15万吨生物质颗粒和机制碳,大约可以消耗1万公顷的秸秆。”据了解,这种生物质颗粒主要供应给长春市内10吨以下锅炉使用。由于长春市将于2014年内淘汰三环以内10吨及以下使用原(散)煤、煤矸石、粉煤、煤泥的锅炉、炉窑、炉灶等燃烧设施,以燃烧新能源为主的锅炉将取代老旧锅炉成为市场主体。

记者了解到,吉林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在生物质燃料发电、造纸、畜牧饲料加工等方面给予更多项目建设、政策、资金支持,提高对秸秆还田补贴资金额度,有效提高秸秆还田率。

原标题:秸秆的归宿在哪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秸秆发电查看更多>生物质燃料发电查看更多>秸秆焚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