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公司】中海油的气电路径

2014-11-19 09:53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徐沛宇关键词:中海油天然气发电天然气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海油提供给《能源》记者的资料显示,截止到9月22日,中山嘉明的天然气发电机组累计发电量超400亿度,基本建成全国最大单厂天然气电厂,总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

与其他电厂相比,天然气机组具有噪音小、效率高、启停快的显著优点,天然气机组每次启动到满负荷仅需2到3个小时,而燃煤电厂机组则需要7到10个小时,但其成本目前仍高于煤电机组。

在这些优缺点的基础上,国内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多用于调峰。中山嘉明是珠三角西翼骨干电厂,承担着地区电网供电“主力军”任务,同时也对广东电网的峰谷调峰有较大作用。

从中山嘉明开始,中海油在天然气发电领域的发展稳步推进。而中山嘉明这家中海油的首家天然气电厂已成为中海油天然气发电板块的“黄埔军校”,为中海油后续投建的天然气发电厂,以及后期组建的气电集团输出了一批骨干人员。到2013年底,气电集团合并总资产已经超过1000亿元。

对于中海油这样掌握上游天然气资源的企业来说,发展天然气发电业务最大优势是什么?“最大的优势是其上游燃料自给率较高,而且这发挥着重要的减亏平衡作用。”英国阿格斯公司资深分析员史丰蕾对《能源》记者分析说,“前几年,天然气仍处于卖方市场,价格较高,给国内燃气发电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但是中海油凭借其较早锁定的上游资源,控制了燃料成本,旗下电厂的经营状况优于同类发电企业。近年天然气市场逐步转入供应宽松的状态,其下游业务也可以保证上游业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

做大

作为一家以海上油气开发为主业的能源企业,中海油在气电行业投下重金的原因源于天然气产业较强的“刚性链”,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般天然气产业链均需要燃气电厂消纳50%-60%的气量,一座装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燃气电厂,每年可以消耗天然气近10亿立方米,是整个产业链中用气最大、最稳定的天然气用户。

而中海油除了自营的海上天然气开发,还大量进口了LNG。目前中海油已建成广东大鹏、福建莆田、浙江宁波、上海洋山,珠海金湾、海南洋浦及天津浮式7个LNG接收站,粤东、深圳、漳州、江苏等LNG 接收站也即将投产,届时LNG年接收量可达4000万吨,合500亿方/年,是国内进口LNG最多的公司。

那么,发展气电项目就成为中海油最佳的选择。中海油现在已有中山嘉明、珠海电厂、深圳电力、惠州电厂、莆田电厂和海南发电6个已投产或在建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均分布在华南地区。

中海油气电集团相关人员对《能源》记者表示,今年年底前,中山嘉明、珠海热电两厂共5套46万千瓦机组将全部投产,届时中海油天然气发电总装机容量将接近800万千瓦,在全国天然气电厂中居于领先地位。

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是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各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天然气发电逐步取代燃油发电,甚至燃煤发电。发达国家天然气发电比重逐渐提高。

据BP《2035年世界能源展望》统计,2012年全球42%的一次能源用于发电(1965年仅30%),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46%。目前,美国天然气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为39%、日本为29%、英国为34%、韩国为27%,而我国仅在3%左右。我国也已经走上了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的道路,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天然气发电的发展。

根据2014年8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在“十三五”规划中,要落实“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替代改造”。

不过,国内天然气发电产业仍面临不小的困境。史丰蕾表示,国内天然气发电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高企的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之间的矛盾,同时补贴等措施并不能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史丰蕾仍对天然气发电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她说,中长期看来,随着上游天然气资源转入买方市场,以及环保,调峰等因素在电价中得到更多体现,天然气发电会体现更多优势。

原标题:【公司】中海油的气电路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海油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