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国务院召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发布会(文字实录)

2014-11-25 13:27来源:国务院关键词:火力发电气候变化政策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解振华]所以我们觉得,定在“2030年左右”是比较客观的,这16年当中,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等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说,发达国家承诺了2020年之前的目标,金融危机出现了,实现不了。过去讲发达国家要兑现2020年之前提供一千亿美金的支持,现在不行了,发达国家说出不了这个钱了,因为国内经济困难。所以说,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提出了“2030年左右”这个目标我认为是科学的、客观的。但是我们非常明确,我们要努力争取,尽可能早地实现目标,这又体现了我们既讲究科学又尽到我们最大的努力。2014-11-25 11:05:05

[解振华]另外,声明之后我们也看到了,美国共和党对美方目标持批评态度,这是美国国内政治,我们也不好评论。但是,我们希望,无论哪个国家,都应该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因为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挑战,现在温升越来越快,而且美国最近几年出现了几次飓风,造成了很大的灾害,所以美国国内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在认识上还是比较统一的,现在关键是要采取行动。各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决定采取多大力度的行动,但到底目标是否尽到努力了,有没有力度,我想公布了之后,国际社会会有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评价。对中国公布的目标,我们是有信心的。谢谢。2014-11-25 11:05:2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的问题是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的目标有关,我们今年公布的目标是碳强度下降4%,到现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进展怎么样?另外,碳强度去年年底的时候下降了28.5%,有什么措施保证实现“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的目标?谢谢。2014-11-25 11:05:53

[解振华]我们对外宣布的目标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碳强度要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左右,森林蓄积量要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我们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是经过人大批准的,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实现。经过我们的努力,到去年年底,碳强度下降了28.56%,相当于少排放了25亿吨二氧化碳。“十二五”规划提出,到明年年底我们应该完成17%的碳强度下降目标,按照这样一个进度,要求今年和明年两年必须要碳强度下降3.9-4%左右,我们1-9月份碳强度已经下降了5%,能耗强度下降了4.6%。按照现在这样一个力度,到今年年底实现能耗强度下降4.6%、碳强度下降5%没有什么问题。2014-11-25 11:06:14

[解振华]今年保持这个力度,应该说“十二五”完成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从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的节能,以及全社会的节能,还是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我们讲碳强度下降28.56%,实际上中国的总量大,相对量如果是28.56%的话,绝对量是不小的,世界银行做了一个测算,从节能的角度看,1990年-2010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了全球总节能量的58%,这就说明全世界节能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另外,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调整能源结构,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2014-11-25 11:06:41

[解振华]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在这方面,我们核电在建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从2007年到去年年底,中国水电装机总量翻了一番,风电装机总量增加了60倍,光伏发电装机增加了280倍,联合国公布了一个数据,在整个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当中,中国占了24%,应该说增速也很快。去年全球总的可再生能源的增量当中,中国占了37%,可见中国在节能和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工作力度、发展的速度都是很快的。我们还是努力争取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5%,这体现中国的力度和决心。2014-11-25 11:07: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咱们国家已经开始了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想问一下相关的运行情况怎么样,有哪些问题?还有,试点之后,其他一些省市对于碳交易所的建设热情还是比较高的,有消息称,我国不打算扩大试点,而是直接着手建设全国性的碳市场,想问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2014-11-25 11:07:26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力发电查看更多>气候变化政策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