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当年咸宁电网怎么建:背粮、潜水、住山顶

2014-12-05 10:54来源:英大网作者:谌胜蓝关键词:咸宁电网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啃下又一个硬骨头

当时光的年轮行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增长率超过20%的用电量需求使得咸宁与武汉电网相连的乌龙泉变电站不堪重负。实现远距离供电,220千伏输电网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是一个全新的工程领域,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再硬的骨头,我们只有啃下来。”当时的施工工程队队长李电富说。

今年79岁的李电富,军人出身,40岁才离开部队。一离开部队就到了工程队,他不自觉地把部队的管理模式带到了工程队。

他先派人到武汉学施工技术,再派人到天津购施工设备,一边学,一边进入施工状态。1984年,咸宁220千伏塘角变电站输电线路架设工作起步,李电富成为现场总负责人。

那一年的雪下得格外早,也格外大。下雪的那天,没有预兆,等到第二天起来,人们才发现白茫茫一片,一脚下去,雪可以把整个脚覆盖。

线已经放在了路上,如果不赶紧架设,很可能遭到人为损坏。况且工程工期紧。

“咬牙坚持,一个也不能退缩!”李电富一声令下。

寒风夹带着雪打在脸上,生疼。施工人员小心翼翼爬上20米高的铁塔,身上还背着施工的工具。

“刚爬上去是一身汗,风一吹,雪一打,又打起哆嗦。”李电富说。

塔立起来了,线也架上去了,但是是否符合要求,还要专家说了算。他从省电力局请专家把关,到设计院请人再检查,看到他们一一点了头,李电富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1984年,咸宁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投运。更为难得的是,这项咸宁电力建设史上首个220千伏输电工程,一举夺得电力工业部优质工程银奖!

“他们创造了奇迹!”刘振安说。到他1991年退休的时候,咸宁另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开始筹划。

今天的咸宁电网,已经形成220千伏线路环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的大电网,在刘振安和李电富眼里,这简直“超级豪华”。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从点到线再到网的艰苦历程,那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寻源结网的瞬间,那些“吃饭没有锅,睡觉没有窝”的日子。

万水千山,百转千回,深山老林中,羊肠小道上,那一代人,这一张电网,讲述着厚重的电网往事。

原标题:当年咸宁电网怎么建:背粮、潜水、住山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咸宁电网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