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乱弹】“过渡者”吴新雄

2015-01-04 09:00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桂俊松关键词:吴新雄能源局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吴上任后,频频发声,很明显,他想抓紧时间干几件大事,留下政绩,实现抱负。但吴时代国家能源局干的最主要工作,如反腐倡廉、简政放权、应对大气污染,本质上都是国家层面的事,能源局只是在自身领域的一个贯彻落实者,绝非首倡者。

也许,吴最想做的事是重启停滞已久的电力体制改革。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集资办电”时,时任江苏江阴县长的吴新雄就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并给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后来的电力部部长史大祯留下深刻印象。而吴在国家电监会的经历,也使得人们对他履新以后的电改破局充满了想象。所以,吴上任以来,改革派欢呼,并认为是国家推动新一轮电改的信号。但电改面临激烈博弈,进行得并不顺利。直到习总书记主导的国家深改组成立后才有了实际进展。目前,新一轮电改虽呼之欲出,但最终没有在吴退休之前出台。另外,这一轮电改的具体操刀者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

毫无疑问,吴强势主政的国家能源局,也深刻地打上了吴的烙印。地方出身的官员,往往比较强势,行事有魄力,敢于决断。但新时期的国家能源局掌门人,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现代的思维,既要有很强的宏观把握能力,也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总之,就角色定位而言,吴担任能源局长,既有优势,也有挑战。本质上,吴不算是一个专业性干部,这使他走马上任能源局长以来,把调研和摸情况放在了第一位。譬如吴上任伊始,即全面布局能源的调研,形成了一系列方案。新官上任,调研当然是必要的。但一个部委的工作,一定有自己的内在逻辑。他必须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而不是完全另起炉灶;同时也要将该留的工作留给后人完成,而不是匆匆结束。换一句话说,与其全面开花,倒不如抓几项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这样的行政风格贯穿在了始终。在国家战略的实施上,吴的反应是快的。特别是在应对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方面,吴行动迅速,很快就制定了相关方案。但在一些方案的科学性上还是有值得探讨之处。特别是对东部地区煤电的认识,其“一刀切”的方法就遭到了电力界的非议,也经历了反复。

而在能源绿色转型大潮中,吴将分布式光伏当做了职业生涯的重中之重,定下了800万千瓦的宏大目标。但是,欲速则不达。虽然吴给了很大的利益倾斜,但恐怕连吴自己也没想到,这项工作的推动之难,并不是靠一个人的魄力就可以轻易办成的。他最想做的事,反倒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一大遗憾。

个人认为,在与国家发改委的关系上,作为开创者的张国宝,表现了较强的独立倾向,实际上是朝着成立能源部的节奏在走;但刘铁男接手后,这种倾向有所调整,“向心”倾向严重的刘铁男更强调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身份,他治下的能源局,也“越来越像国家发改委的一个司了”,刘不熟悉能源具体业务,对发改委擅长的经济运行调控更为热衷。而吴非发改委系统出身,这使得他治下的能源局,在与发改委的关系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但他出身电监会的事实,使得他治下的能源局有些分裂,在协调老能源局与原电监会人马的关系方面显得不足。

原标题:【乱弹】“过渡者”吴新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吴新雄查看更多>能源局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