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市场正文

未来能源供应模式——能源互联网(图)

2015-01-04 17:01来源:金融界网站作者:曹军威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储能电网信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事实上,美国和欧洲早就有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计划。2008年美国就在北卡州立大学建立了研究中心,希望将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未来配电网层面实现能源互联网理念。效仿网络技术的核心路由器,他们提出了能源路由器的概念,并且进行了原型实现,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对变压器的控制,路由器之间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等交互。德国在2008年也提出了E-Energy理念和能源互联网计划。

能源互联网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首先,能源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和其中的信息能源融合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能源路由器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的核心,但能源的路由比信息要复得多,主要体现在存储和控制的难度上。储能相当于能源互联网中的缓存,经济可行的大规模储能仍然是技术难点,效率、充放电次数、成本、容量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能源互联网控制的主要手段,按照用户的需要以指定电压和频率控制电力的传输仍然是技术难点,电力电子变压器和传统变压器相比仍然有效率、容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最后是分散协同式的能量管理,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需要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能源信息实时采集、处理、分析与决策的能量管理系统。总之,要彻底实现能源互联网关键性技术的产业化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我们已掌握的技术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集成创新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原型系统和示范工程,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的。

能源技术本身所面临的瓶颈,需要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思路的指导,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也是互联网理念引导下的能源基础设施变革,可以最终实现信息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作者系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公共平台与技术部主任,主要从事分布式计算技术及其在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摘自作者博客)

原标题:未来能源供应模式——能源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电网信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