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环保局长的“霾里霾外”:24万字小说书道抗霾之战

2015-01-21 11:38来源:中国青年报关键词:燃煤锅炉发电厂火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现实里,做好任何一个减霾的细节都不容易,而塑造虚构世界则要轻松很多

无论是虚构还是现实,这两重世界的时代背景相同——霾来了。

2012年被媒体称为雾霾元年,也是李春元在环保副局长任上的第4个年头。这一年,“PM2.5”从一个专业名词变成街知巷闻的热点话题,“霾”字也随即成为最具热度的汉字之一。

霾是当仁不让的主人公,弥漫在小说里的各个角落,而现实源源不断为作者提供创作资源。有处细节看上去颇为夸张——“市区内近期连续发生数起蒙面人借雾霾深夜入室盗窃案”,而李春元称自己正是从现实里获取的灵感。某地前段时间有家工厂被盗走一枚放射源,分管辐射工作的李春元调来监控视频一看,“偷盗的人脸上蒙着面,刚好这天雾霾重,监控画面也雾蒙蒙的,看不清楚”。

虚构有时是面镜子,可以映照出现实的样子。1月10日这天,霾又来了,廊坊市上空像裹着一层灰色的保鲜膜,林立的住宅楼和工地上的长臂吊车在霾中若隐若现,而用《霾来了》里的“天空像盖上一个大锅盖”或者“月亮都被霾遮得严严实实的”来描述这种场景也是贴切的。

李春元对霾敏感了起来,不仅是他患有鼻炎的鼻子对霾的抵抗尤为薄弱,更是因为他被推向了跟霾作斗争的最前线。他从2014年开始担任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大气办”副主任。而这个字数很长的头衔落在他的身上,令他深感“压力很大”。地处京津两地之间的廊坊,在全国大气污染城市排行榜上,有时会居于倒数后十位。

起初李春元是想推掉这个重任的。性格直快的他坦言,“这个工作很难做,我还是想安安稳稳的,至少不丢饭碗吧。”后来,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选择了李春元。

廊坊的空气时刻在李副主任的监测之中。早上一醒来,他要查看躺在手机里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廊坊市县区、河北省地市的空气质量排行榜。隔两个小时,数据会在他手机里更新一次。

降低手机里的空气污染数据显得非常紧迫。按照《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17年,首都边上的廊坊细颗粒物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33%。这个尚待降低的数字分摊在空气治理的行动中,会变成“改造燃煤锅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淘汰黄标车”等日常细节以及更宏观的“能源和产业结构升级”。

现实里,要做好任何一个减霾的细节看上去都不容易。从廊坊环保局办公楼窗户向外望,是一片聚拢着低矮平房的城中村。挨家挨户的房子中间,立着一个个铁皮围出来的小黑筒,一缕缕烟雾从筒子里冒出来。这是北方家庭常见的自制取暖和烧火装置,民间俗称“小炉子”。而从这些简易装置排放出来的燃烧物也是制造霾的污染源之一。

搬走环保局大楼周围的“小炉子”也不是短时间里能办到的事情,这需要政府购置优质煤、节能灶具或者发放补贴,让居民将它们换掉。“老百姓取暖和做饭是不能停的,这是民生问题。”李春元说,“近期正在替换这一片的小炉子。”

治理现实中的空气污染任重而道远,而塑造虚构世界则要轻松很多。李春元算下来,写完这部24万字的长篇小说只花了100多天时间。他平日衣兜里总装着撕下来的一页页台历纸,在空白页上“随时想写就写”。有时,他走在路上,突然想到什么,就趴在路边的垃圾箱上写起来。他特意强调一个细节——廊坊街边的垃圾箱是平面的,“环卫工人擦得很干净”。

他原本没有创作长篇小说的野心,最初的写作动机也不是纯粹的文艺目的。他一直分管廊坊环保局的宣教工作,过去向公众宣传环保的传统做法是印刷宣传册,但他发现这种小册子在广场上散发后,一般只有在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们偶尔翻看。

说教的传播效果在李春元看来不太理想,他考虑用文学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观念。他从2012年开始写短篇环保小说,在当地日报上连载。从读者的回馈中,热衷写作的李春元在环保时评之外,找到了新的创作兴趣点。

“用故事将现实中‘血淋淋’的教训展现出来。”李春元拖着略重的鼻音狠狠地强调“血淋淋”3个字。在雾霾的侵扰下,又恰逢三九天,他的鼻炎没有缓解的迹象。

原标题:环保局长的“霾里霾外”24万字小说书写抗霾之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锅炉查看更多>发电厂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