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观点】中国核工业“魂”与“本”的坚守

2015-02-16 09:15来源:中核集团作者:朔风关键词:核工业核技术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1月15日,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这一天,媒体全天候报道核工业。当新闻联播连续播发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核工业的指示和批示时,核工业人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达到了顶峰,这些又都转化为新一代核工业人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鼓舞着 核工业人再攀科学高峰!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这一高瞻远瞩的论断60年来一脉相承,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思想。核工业因保障国防安全而生,其“两弹一艇”的辉煌成就让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挺直了腰杆,赢得了尊重,获得了话语权,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和平环境发挥了重要的安全基石作用。进入新时期,核工业又担当起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提供低碳能源的重任。从1991年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发电以来,我国核工业已形成10万、30万、60万到100万千瓦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自主管理能力,不仅可以供电,还能供热、供汽,多用途地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能源基石的作用。同时,多种研究实验堆,为核医学、核农学、核材料等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核紧密服务民生发挥着科学基石的作用。

但是,核的放射性又决定了发展核工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中国把核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之一,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奉行“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加大对核设施的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度。日前,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在全社会推进核安全文化的培养和教育。核工业界一直以来都把如何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性作为核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考量,保安全已经成为核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就是在充分吸收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基础上,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使得其安全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也正是由于核技术军民两用性质,决定了其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人类对核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的努力从未停止。如何能做到安全、无污染?如何做到高效、可控?对核技术的探索应该永无止境。从陆地、海洋到太空,从工业、农业到医学,核技术应用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掌握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时期,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通过核电技术出口,带动核电装备、建筑安装、技术服务等“走出去”,使得核产业链的技术、装备、服务在世界核能界有竞争力,中国才有可能从核大国转变成为核强国。

“核安全是核工业的本,自主创新是核工业的魂”,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孙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从1955年开始的前30年,核工业在保国防安全;从1985年秦山核电站开工至今的这30年,核工业在保能源安全。展望未来核工业的发展,中国核工业将按照习总书记要求,继续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使核产业链相关技术全面引领核能界发展。这是核工业人期盼的愿景,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指示和批示的最好诠释。

原标题:【观点】“魂”与“本”的坚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工业查看更多>核技术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