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多 电价政策该何去何从?

2015-02-17 09:11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陈欢欢关键词:风电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德国的光伏使用量很大,占全球的40%,可以说,全球光伏的推广相当一部分归功于德国居民的电价分摊。计算下来,分摊到每个德国居民身上为2欧分/度。

这样的支持力度也收获了良好的效果。“虽然涨价了10%,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了30%。”Matthes表示。

面对电价上涨,德国民众并非没有怨言。但德国电力协会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令人意外。在这些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埋单的民众中,56%的人认为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太慢,35%觉得还可以。这意味着,超过90%的客户认同并愿意继续推动能源转型。“埋单者愿意承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代价,这是非常重要的。”Matthes说。

实际上,在欧盟建立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以及放开价格之初,德国人也相当抵触。但事实证明,只要市场是独立的,价格一放开,就很容易关闭传统电厂,可再生能源就有利可图,德国因此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总结德国能源转型的最大经验,Matthes认为,一是强有力的监管政策,二是电力市场的自由化。他建议:“中国应该让电网独立化,让价格可变动。”

寻找“标准答案”

对于我国来说,没有德国那样雄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下,定价机制一时难以获得统一的“标准答案”。

侯佑华认为,合理的电价体系一方面应考虑鼓励发展新能源,一方面也应该引导产业理性发展。第一,不要造成大规模的集中建设,尤其是技术还不太成熟的电源;第二,使相关各方有合理的利益预期,但又不能获得暴利;第三,使价格体现出责任权利对位,即收益越高风险越高的原则,不能只有收益没有风险。

实际上,同传统能源的竞争仍是目前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障碍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所研究员姜克隽提出,目前可再生能源肯定没办法和传统能源直接进行市场竞争,但如果把环境外部性加上,考虑PM2.5的环境效益,则一吨煤可能要加500元,这还没有考虑重金属的污染。“这才叫市场。”姜克隽认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则指出,中国在目前谈电价,“既为时过早又为时过晚”。

首先,我国缺乏长远的可再生能源目标。“这个目标绝不是五年规划、十年展望的目标,而是像德国一样到2050年的目标,这个信号国家要给清楚了,搞油的、搞煤的都知道了。一个煤电厂建设好了50年才能退役,那么现在怎么可能还要上马一个煤电厂呢?目标明确了,自然大家就会知道应该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找市场。”王仲颖说。

其次,必须制定好法律法规,然后按照市场游戏规则,以最经济、最可靠的手段监管能源系统。

“有了这三点,价格就不是问题。”王仲颖满怀信心地说。

原标题:电价政策何去何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电价政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