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海上风电评论正文

海上风电遭遇“成长的烦恼”

2015-03-04 09:41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张子瑞关键词: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发展风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了解,在标杆电价政策推出之前,海上风电一直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上网电价,2010年国内进行了首次海上风电项目招标,通过招标确定了四个项目,但其进展非常缓慢。当年首轮招标时,为顺利抢占资源,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首轮中标的四家企业,中标电价分别为0.7370元/千瓦时、0.7047元/千瓦时、0.6396元/千瓦时和0.6235元/千瓦时,这甚至远低于后来确定的上网标杆电价。“虽然企业顺利拿到了项目资源,但是接近于陆上风电的中标价格没留下盈利的空间,项目只能一拖再拖,这也致使海上风电建设全局工作陷入僵局。”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的相关人士介绍说。

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主管部门近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但从目前状况来看,仍难以使海上风机真正“转”起来,大多数企业目前只是在“跑海圈风”,抢占资源先机,为将来做准备。而其根源在于,在目前电价政策、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运营海上风电,企业仍可能面临无钱可赚的局面。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维持在1.5—2万元/千瓦左右,是陆上风电的2倍。 据称,年发电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以上才可盈利,而目前来看,我国风电年平均发电小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

新能源研究人士吴可仲认为, 现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地区几乎已被瓜分完毕,考虑到海上风电漫长复杂的建设工期以及后期高昂的运维成本,这样的投资成本和电价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确保盈利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确定的标杆电价,可以看作是对大规模海上风电成本与电价水平的实际摸索,2017年之后,或许会有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电价政策。

产业配套体系需尽快建立

“海上风电要发展起来,就必须提升其与其他能源相对比的经济性。在电价政策确定的前提下,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而海上风电专用设备在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海上风电项目主要由风电整机、风塔及桩基、海底电缆三部分构成。海上风电的总投资中,整机、风塔、海底电缆等设备投资约占50%-60%。

上述专家表示,海上风电的成本要降下来,需要完整的产业配套支撑,而我国目前在海上风电的许多设备环节仍受制于人,致使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不久前,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的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面向海上风电作业的超大型多功能吊装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通过验收。

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期以来,我国专业海上风电大型吊装设备完全依赖进口,风电场施工以租借设备为主,安装成本高成为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瓶颈之一。

防腐环节是另一个缩影。海上风电设备要经历严苛的环境挑战,长期受到水汽、盐雾侵蚀及海浪的冲击,很容易发生腐蚀问题,因此,为保证风电装备20年的正常服务寿命,必须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而涂料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设备防腐市场基本上被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美国的PPG、丹麦的海虹老人、挪威的佐敦等国际涂料巨头垄断。

数字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比数字本身更有意义。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装机数据比预期低一些,产业发展慢一点,并非完全是坏事。前几年陆上风电盲目追“风”,致使整个行业一度陷入“寒冬”。因此,海上风电不应重蹈覆辙,盲目追求规模效应。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示范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在后期推动整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该人士表示。

原标题:海上风电遭遇“成长的烦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海上风电发展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