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贺禹:对我国核电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15-03-10 10:42来源:中国广核集团关键词:核电贺禹中国广核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电发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核电规模发展的需要”、“确保核电安全始终是我们的责任”……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做客新华网“2015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就核电热点话题与主持人索玮和网友进行了交流。从生态环境建设到我国核电发展需求,从核电安全到核电“走出去”,从“一带一路”到“四个全面”,面对主持人的提问,贺禹侃侃而谈。

“大力发展核电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十分必要”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其中,核电作为清洁能源之一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上述提法,访谈一开始主持人就抛出问题——“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何在?”

“核电发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贺禹态度明确,他紧接着引用了国家领导人针对生态建设和能源发展的表态指出,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来保护生态环境;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中提出,中国计划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要达到20%;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目标下降3.1%。这些数据对环保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贺禹引用翔实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预计将达到60亿吨标准煤。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其中有12亿吨要由清洁能源来提供。根据各类清洁能源的贡献和最大潜力来看,到2030年,预计水电、风电、太阳能将分别达到4亿千瓦、5亿千瓦、3亿千瓦的装机,核电至少应达到1.5亿到2亿千瓦的装机规模,才能有效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

“我国具备规模化发展核电的条件”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能源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核电,对于能源结构调整,改善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极为必要。“大力发展核电,必然涉及到技术是否到位,人才储备是否满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么您认为,我国现在是否具备规模化发展核电的条件?”

贺禹对此回应,我国核电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道路,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每年10到12台套,在技术、人才、工程建设、生产运营、设备制造和燃料储备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工程建设水平、制造能力在全球排在前列。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从美国引进消化再吸收的AP1000,还有中广核和中核共同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核电设计、工程、运营各领域的成熟队伍,近十年培养了大批的操作人员和核电技术人员,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核电规模发展的需要。“我对我国核电发展前景是充满信心的。”

“核电‘走出去’已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亲自“推销”我国核电,李克强总理还在出访中东欧四国时签署了能源相关的合作意向。针对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我国核电“走出去”话题,主持人发问:“未来我国核电技术的目标市场主要在哪里?”

贺禹结合中广核在“走出去”方面的情况回应,中广核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在罗马尼亚的新建核电项目上,我们已经成为对方政府认可的合格投资者,目前正在进行具体的协商和谈判。在英国,我们通过参股一个核电项目,控股一个核电项目,将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带出去。后续还将会有南非、土耳其和捷克等目标市场的机会。

贺禹还紧接着分析了我国核电技术“走出去”的三方面优势:其一,经过30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的工程人才、运营人才、设计人才;其二,我国的核电制造业从产能到技术等各个方面,在全球都很有竞争力;其三,我国的核电在经济性上具有竞争力,特别是自主技术“华龙一号”,与国外三代技术相比,明显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等综合优势。

“虽然我们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不少的困难。”贺禹也客观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核电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

原标题:贺禹做客新华网:对我国核电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贺禹查看更多>中国广核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