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煤炭业从“黑大粗”到绿色高效 不只是口号

2015-03-18 16:46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煤炭行业燃煤机组火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说,近几年中国煤炭业的困局至少带来了一个好处的话,那一定是它让中国煤企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共识: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而从“黑大粗”到绿色高效,煤企转型之路究竟有多难,只有业内人士识得个中滋味。

困境转型何其艰难

作出煤炭转型的部署并非政府的心血来潮,喊响转型的口号也不是煤企的表面文章。然而,多年来大多数煤炭企业在绿色转型之路上仍然步履维艰,其中原因,业内人士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从机制层面来看,综合协调联动机制仍有待完善。煤炭行业产业链之长几乎涵盖了资源开发、能源转换、机械制造、化工化纤、电气设备等国民工业的方方面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污染、浪费,都会使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努力化为乌有。因此,在煤炭绿色转型的过程中,煤企所担负的是主要责任但绝不是全部责任。将煤炭这一传统能源转化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需要上游开采企业、中间转换环节、下游利用企业以及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调联动。实事求是地讲,有的煤企在治污方面的表现已经很优秀,其环保投资占比普遍超过20%,优于传统石化企业,却仍给外界留下“黑粗大”的坏形象,根源在于未能实现所有涉煤环节协调一致。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很多规划时明确的政策,执行时却不到位。许诺过的条件待遇,并未真正是施行。政策的连贯性一旦打破,对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打击是毁灭性的。二是税费普遍偏高。如某公司煤制油吨油税负成本是3700元,甚至超过了其3500元的完全成本。如此高的税负压力,迫使很多企业还未完成煤炭绿色转化的全链条,就逼不得已转售其转换过程的中间产品,造成了严重浪费和更大污染。三是引导性政策过少。由于发展先进技术本身存在着探索和风险,需要发挥企业的先行作用,但是也要国家更高层次的引导和推进,比如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才能让企业有积极性。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对采用高新技术和创新方法的煤炭企业未予以相应的支持,或者“文件”上支持,但并未给予实际帮助。使得“示范”与“非示范”无差别,“试点先行”与“非试点”无差别,造成很多企业犹豫观望,新的节能环保、高效转化技术得不到广泛试用。

从技术层面来看,转型需要先进的绿色技术支撑,但要与经济适用性结合。诚然,即便是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业开采和利用两端的科技化水平仍有较大飞跃。仅2014年,就有5项涉煤科研成果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但其中大部分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与实际生产结合不甚紧密。主要体现在其经济型和适用性均未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例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因其过高的投入成本而迟迟未能在生态亟待保护的中西部矿区得到广泛应用。

原标题:绿色高效 不只是口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燃煤机组查看更多>火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