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国家推销中国核电出海试航

2015-03-23 11:10来源:企业观察报关键词:核电出海核电市场中国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电牵线 国间联姻百年

核电大国出海尚需组合拳

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2850万千瓦,为世界之最。而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一万亿元。

“海外核电市场的蛋糕非常巨大,除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之外,中国也想让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走出去’,这是非常重要的核电出海目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海外市场的培育正逐步扩大,其海外开发体系以阿根廷、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为中心,未来还将着眼于进军非洲、拉美、亚洲核电市场。而持有“华龙一号”(ACPR1000+)的另外一家中国核电企业中广核集团,也在积极推进其国内示范项目和海外市场的开发进度,其目标国包括土耳其、匈牙利、英国、南非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实现中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一个重要标志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并实现走出去。”中核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具备自主设计核电的能力、完备的装备制造能力、完整的运营管理能力、核燃料的供应和乏燃料的处置能力这些能力,中国才能从核大国转变为核强国,也才能具备大步出海的条件。”

孙勤认为,目前中国完全具备核电“走出去”的能力,接下来我国核电稳步“出海”要依靠三个组合拳:首先,依托完整的自主技术。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核电领域的合作不仅仅是装备的出口,更是一种技术的合作,研发的合作,这是我们能够在核电市场“走出去”,而且能够赢得胜利的一个很重要的筹码。

其次,依托金融的支持。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谈核电建设的同时,要发挥出我国金融力量的作用,让各方帮忙提供各种形式组合的出口信贷。

其三,依托国家政治外交的大格局。比如说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与一些中亚、非洲国家加强了友好合作。这都为核电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走出去的政治环境。

那么,核电“走出去”又将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孙勤认为,对外,不仅是帮其他国家建设一个个反应堆,还可以帮其他有需求的国家形成核电国产化的能力,实现核电本土化,壮大其自身的民族工业。对内,我国的核电技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优化和提高,我国的人才可以在磨砺中不断得以锻炼,我们的核工业产业链,特别是核燃料和核环保产业也会因此迎来大发展的机遇。此外,核电“走出去”还可以拉动国内装备制造业及相关技术服务走出去。

孙勤说:“出口一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能够拉动装备制造和设计产值超过数百亿人民币,如何按全寿期计算,超过千亿人民币。现在国内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每年可以达到8到10台套。除满足国内和今后的发展需要外,完全有能力为‘走出去’进行装备制造。”

此外,核电“走出去”还有很多间接的作用。比如,核电是国家间战略合作项目,从开始谈合作,到合同签订,到建造完工,需要10年左右,建成以后,运行60年左右。退役以后,还需要设备拆除、乏燃料处理等,也需要时间。所以说两国之间有了核电项目合作,相当于结下了“百年联姻”。

当下,在国内核电重启信号渐强的背景下,2015年核电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还处在进行中的中电投、国家核电两大巨头合并也被外界解读为蓄势“出海”的重要动作。我国发改委等部门正在着手制定有关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相关指导意见,包括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也被看作是中国核电出海的利好环境。

“无论是响应国家号召,还是抢羹国际市场,相关巨头们势必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徐玉明认为,中国核电加速出海的过程中,“华龙一号”和CAP 1400两个三代核电技术会是两把利剑。但同时,他也表示,国际核电市场的蛋糕虽大,但是竞争依然比较激烈,我国核电相关企业“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不少挑战,需以稳扎稳打的心态,在打好国内基础的前提下发力国外市场。

原标题:国家推销 接力高铁——中国核电出海试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出海查看更多>核电市场查看更多>中国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