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4年,我国风电产业保持强劲增长,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9637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7%,占全球风电装机的27%。图为我国的一个风电场。 (CFP 供图)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如此表述,引发了能源界的广泛关注。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时用的是“鼓励发展”,而今年变成了“大力发展”,表明政府对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在此背景下,近来又有一些专家提出,可将风电制氢与煤化工用氢、石化用氢相结合,走多联产的绿色发展之路。这,到底是一种规划设想,还是具有工程化可行性的方案?中国化工报记者日前进行了调研采访。
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设想或可实现双赢
近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迅猛,但由于风电天生的不稳定性造成电网难以消纳等因素,伴生的弃风现象严重。所谓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我国每年因弃风而损失的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而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则面临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压力。按我国规划的煤化工发展规模,到2020年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在2亿吨/年以上。如果届时征收碳税,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型煤化工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当前我国油品正在抓紧升级。石化企业油品一般采取加氢精制的方法,对氢气的需求日益增大。在氢气的来源中,煤制氢、炼厂干气制氢等方式,也存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在这些背景之下,有业内人士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如果利用大规模的风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风电与煤化工、石油化工的多联产。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何铮认为,提到二氧化碳,大家都会将其看作环保的宿敌,其实如果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是一种资源。当前,风力发电和电解水制氢已是成熟技术,而用风电制氢不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水煤气变换反应也是成熟的技术。通过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取一氧化碳,逆变换反应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把风力发电、发电后电解水制氢、捕集二氧化碳、逆变换反应几个要素组合,就能实现煤化工的绿色变身。何铮表示,通过捕集二氧化碳,把煤化工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了资源,相当于将开采出的煤炭二次利用。以煤制甲醇为例,风电电解制得的氢气与捕集的二氧化碳,通过逆变换反应生产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氢气生产甲醇,按一般甲醇生产工艺计,190万吨一氧化碳和24.5万吨氢气,可生产甲醇约170万吨,相当于节省标煤约260万吨,消纳二氧化碳约300万吨。
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李琼玖提出,粉煤气化生成的合成气,其氢气与一氧化碳的量比为0.42,而合成甲醇要求量比为2。因此,需要将多余的一氧化碳进行水蒸气变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则有52.6%的一氧化碳变换成氢气,每吨甲醇需排放二氧化碳约1.53吨。如果用风电电解水制取氢气,煤气化产生的一氧化碳就不需变换成氢气。在相同煤耗的条件下,甲醇产量可增加约1倍,避免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以年产120万吨甲醇装置计,可减排二氧化碳182.6万吨。水电解分离出的氧,还可以作煤气化用氧,代替深冷分离制氧的空分装置,利用含一氧化碳63%的煤制合成气作水电解的反极化剂循环制氢,可使制氢的耗电量大幅降低。这样,风电与煤基甲醇生产集成,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效果。
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郑尔历表示,如果采用风电制氢的模式,风电场就不用建设并网设备,风电机组会大大简化,风能的利用率也可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制氢模式并不需要特别先进的技术,绝大部分是利用成熟的电解技术和氢能源应用技术的组合。不断扩大规模、逐步简化设备投资、提高投入产出比,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何铮认为,通过风电制氢作油品精制加氢的氢源,可替代干气制氢和煤制氢,替换出干气集约化利用,改善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结构,生产绿色高端油品,实现炼化企业绿色生产质的飞跃。他表示,我国炼化企业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集群,陆上风力装机也具备了一定规模,海上风能发电也开始起步。到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将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已经具备风电制氢供油品精制加氢和炼厂干气集约利用的基本条件。风力发电不受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未来制氢成本不会像干气随原油价格而上涨,再加上干气集约化利用并带动液化气的集约化利用,将产生更大效益。这3个炼油集群地区可根据今后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风电制氢对干气制氢的替代,在区域内甚至区域之间建设氢气管网,解决风电制氢的间歇性问题,保障氢气供应。
何铮认为,风电制氢并不是一个新思路,但与煤化工、石化产业联合,可破解风电不稳定、并网难平衡的“死结”。无论什么样的风速,只要发电机工作就能利用,风小电量小时电解的氢气数量较少,风大电量大时产生的氢气就多,在整个发电制氢过程中,所有的电能都可以全部转化为氢气。他表示,风电制氢多联产的方式,突破了煤化工二氧化碳排放的瓶颈,是风电、煤化工两个产业发展的突破与升级,与石化企业需求的绿色氢源也是互补双赢。
成本无优势,产量不匹配,储运有瓶颈—— 工程化难度非常大
近两年,国内一些石化企业为了油品升级加氢的需要,都上马了煤制氢装置。比如,茂名石化煤制氢生产能力为20万立方米/时,九江石化制氢能力为10.51万立方米/时,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煤制氢装置产能达到国内最大,为32.1立方米/时。
从事水电解制氢业务的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一位销售经理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运行的水电解制氢装置,规模最大的为600立方米/时,1000立方米/时的装置正在设计之中。而煤化工或石化行业一般需要10万立方米/时的氢气需求,就要上100套1000立方米/时的水电解制氢装置,这不太现实,因为一套1000立方米/时的水电解制氢装置投资就为700万元。
正在从事风电制氢论证的中船重工718研究所新能源部高级工程师白峰向记者介绍,风力发电的上网价格是每千瓦时0.5元,弃风发电的上网价格也要在0.25元。如果用风力发电来电解水制备氢气,每生产1立方米氢气需要消耗电5.1~5.2千瓦时。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周志杰等业内人士向记者初步测算,从风电制氢所消耗的电量看,按煤化工或石化行业一般需要的10万立方米/时氢气规模来计算,每小时就需耗电50万千瓦时,每年生产8000小时,一年就需40亿千瓦时电,所需要的电量、要建设的风电机组很庞大。从每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成本来看,煤制氢成本不足1元,而即便按弃风发电价格每千瓦时0.25元计算,风电制氢仅电的成本就为1.25元,没有竞争优势。
“煤化工、石化行业用氢量一般很大,用风电制氢不合算。”白峰认为,风电制氢还面临其他制约环节。比如,需求氢气的石化企业大都在沿海,而风电机组都建设在内陆,风电还需借助火电的电网运输;煤化工企业也并不完全靠近风电场,氢气运输主要依靠车辆,运输成本高且费时费力,如果运输距离超过300千米就没有经济性了;如果建立氢气输送管网,靠管道运输,涉及占地拆迁等问题,难度也很大。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彬彬表示:“风电电解水制氢的投资很大,此外氢气不易液化,压缩能耗高,储存量有限。风电制氢用于煤化工、石化行业,在理论上可行,但工程化起来很难。氢气也不是什么紧缺产品,不值得这么做。”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研究所所长于广锁、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总工程师肖珍平则向中国化工报记者表示,风电不稳定,产氢量也不稳定,与煤化工、石化项目大规模的氢气需求不太匹配。
内蒙古京能锡林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李文明也认为,风电制氢量太小,不能满足煤化工企业对氢气需要。此外,风力发电所在地一般都缺水,煤化工项目也离不开水,而电解制氢对水资源有需求,这也是风电制氢与煤化工结合的矛盾所在。总之,他认为风电制氢的投资及消耗很大,可操作性较差。
先行实验室试验,再寻发展契机—— 联产不会一蹴而就
针对风电制氢多联产的这些制约问题,一些业内人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问题是好事,关键是促进了更多行业内外的人来认识、讨论、论证这个事情,解决措施也就会随之而来。我们提出这个构想,本身是为了消除二氧化碳排放,不能因为一些问题来推翻这个大前提,并否定绿色发展这个概念。”何铮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材料改进,有些问题可以逐步解决。比如储存,氢气运输在美国已实现管道运输。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已成功依靠氢储存和氢气管网为墨西哥湾一带的炼厂提供氢气,从新奥尔良到休斯敦的氢气管道长达1000千米,这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我国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炼油集群地区也完全可以建设这样的氢气输送管道,当一个地区制氢负荷下降,可通过管道及时从其他地区增加供应。随着未来风电设备单位投资下降、机组效率提高,风电的成本、风电制氢的成本会随之下降。
李琼玖则认为,对于风电制氢,应当在前人开发试验的基础上,对工艺、物料、电化学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验室试验,在取得数据后再经过工业试验评定,然后再进行放大设计,建设工业化生产装置。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指出,风电电解水制氢技术可以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风电场利用风能发电,通过必要的技术创新与集成,不经过常规电网,直接用于规模化制氢,使风电高效、低成本、低故障率地得到全部利用。不过,当前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的规模化制氢、大容量储氢、长距离输氢、加氢站、氢能汽车等技术标准,积累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等各个环节的经验。
何铮认为,石化、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跬步而至千里。因此他建议,当前应对风电、风电制氢、替代干气制氢、炼厂干气和液化气集约化利用等内容,进行前期分析论证,发现最有利的地区;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提高转化率的催化剂研究进行扶持;对风电、电力传输、电解制氢、氢储存、二氧化碳捕集和运输、生产布局等方面,进行技术、标准、规则的跨行业持续交流;从多行业角度,包括环境成本和碳税等多方面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对风电、绿色生产和二氧化碳减排展开跨行业合作研究,研究激励多行业合作积极性的机制。
图为德国新能源供应商ENERTRAG公司运营的混合发电厂一角。该电厂可利用多余的风电制取氢气,用作汽车燃料。
国家“973”计划风/煤天然气示范项目签约现场。该项目研究风电制氢系统,并“嫁接”风能与煤化工生产技术。
风电制氢与煤制甲醇二氧化碳零排放集成系统流程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浙江省多部委联合印发《浙江省海上风电安全应急管理指导意见》,详情如下: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洋经济厅、省国资委,省气象局,宁波、温州、嘉兴、舟山、台州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局,浙江海事局所属各分支局: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海上风电“加强
众所周知,电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电灯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激烈的世纪电流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爱迪生和特斯拉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更适合输电”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一个坚持直流,一个力推交流。结果呢?这场大战以交流电胜出告终,但直流也没下岗,爱迪生成为电灯之父,直流、交流各
7月1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会议聚焦中澳经贸合作新机遇,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协同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受邀出席,与中澳两国近30位工商界领袖就未来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两
7月的渤海海域,中车株洲所最新研制的12MW海上风电机组进入吊装倒计时。从2021年首台10MW样机“海平面一号”开始设计研发,到2024年27台8.5MW海上风电机组百日交付并网,再到2025年全球领先的20MW漂浮式机组“启航号”成功吊装,中车株洲所仅用四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海上风电新兵”到“海上风电中坚力
2025年中国风能摄影大赛参赛通知为记录风能行业的历史美好瞬间,展示风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捕捉风能与自然、人类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展现风能人的奋斗精神,丰富风能从业者的文化生活并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良好的交流互动和作品展示平台,2025北京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期间将举办第十四届“中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9日消息,浙江省发改委对人大代表建议诉求进行了答复,其中透漏出浙江能源部门对于发展储能、提升储能利用率的决心。浙江省能源局表示,全省三侧新型储能累计投运超4GW。其中截至2025年4月底,用户侧储能装机达1.9GW。人大代表建议指出,目前浙江电价已具备晚上和中午充电的“两充
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后,对传统的固定式基础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漂浮式基础目前成本还相对较高,演讲嘉宾们探讨了不同基础结构形式技术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上海交大高震:《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人才,挪威技术科学院(NTVA)
作为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轴”)以自主创新突破行业瓶颈,历时3年攻克的16MW级主轴承技术,标志着我国在大兆瓦风电轴承领域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面对材料性能、产品精度及市场竞争的多维挑战,洛轴如何构建技术“护城河”?本期《风能》特邀洛轴党委书
2025年7月2日,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在山东烟台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邀请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端智库、科研院校、领军企业以及重大项目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发展之路,擘画海上风电的未来蓝图。会议期间,上海电力大学法学副教授
7月4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电力大学与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七届(2025)风资源技术论坛”在吉林市盛大启幕。本次论坛以“乘势、破界、智创”为主题,聚焦新形势下风资源领域的挑战及技术发展方向,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7月11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决胜十四五、准备十五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参会代表
随着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节奏逐渐放缓,众多经销商开始积极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阳台光伏这一新兴领域由此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国内的阳台光伏市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呈现出加速崛起的态势。那么,这一市场具有哪些特点呢?商用场景为主,大功率需求显著从已安装的一些项目来看,国内阳台光伏的主要应
当前,我国现有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过2500个,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零碳园区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
作者: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本文: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锂电池石墨复合电极力-电耦合性能原位测量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240-224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149本文亮点:1.使用石墨电极来进行原位测量实验设计与分析,开发原位测量手段对复合石墨电极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市用电需求激增。记者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截至7月17日中午,重庆电网负荷攀升至285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保供形势,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公司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依托电力大数据提前分析负荷特性,结合气象信息开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日前,中信博与上海电气正式签署沙特Sadawi光伏项目合作订单,项目容量2.3GW。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总经理裘名华,中信博董事长蔡浩、高级副总裁周石俊等共同见证签约,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总经理刘又旸、中信博中国区总裁郭菲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双方将强强联手,为沙特能源结构转型注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当下,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凭借其多元场景、经济性与建筑美学的融合优势,正迎来加速普及期。与此同时,家庭用户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高涨,“自发自用”模式带来的可观经济回报,更使得户用分布式光伏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值此背景下,天合富家智慧能源2.0时代BIPV新品—
7月1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会议聚焦中澳经贸合作新机遇,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协同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受邀出席,与中澳两国近30位工商界领袖就未来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两
7月16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文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行工业节能节水,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的完善,为应对度夏保供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两个电网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面对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地区日益增长的绿色用能需求,跨区域交易机制也在积极发力。目前正组织多方向
6月17日,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发布关于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2025年度项目开发建设主体优选的公示。根据公示,宁夏宁东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选,规模170万千瓦。原文见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关于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2025年度项目开发建设主体优选的公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17日,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发布关于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2025年度项目开发建设主体优选的公示。根据公示,该项目中选开发建设主体为宁夏宁东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据悉,6月12日,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2025年度项目开发建设主体优选公告发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6日,新疆伊宁市人民政府发布《伊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规划(2025-2030年)》。文件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新能源综合利用。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完成自治区、伊犁州下
6月12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发布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2025年度项目开发建设主体优选公告,公告显示,宁东基地管委会拟对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2025年度17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进行开发建设主体优选。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观察“随着电煤消耗呈现新特点,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60%以上。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前,电力行业用煤量仍将继续小幅增长,增速放缓。”6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
5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能源产业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进行座谈交流。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鹏、闫国春,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凯参加会谈。邹磊感谢陕西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国家能源集团的支
近日,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烯烃、芳烃及深加工工程融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揽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近千亿元融资批复,为项目的稳步推进筑牢资金“压舱石”。作为千亿级投资重点工程,榆林化学始终锚定“四个一流”建设目标,紧扣“四种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月逢先生指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二期、榆横综合中试基地二期建设,运行好陕西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六盘水市水城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行动方案》指出,依托贵州能源20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以焦炉煤气制氢为起点,以公交和运煤重卡为突破口推动示范应用,围绕焦炉煤气制氢工艺,开展制氢、储
5月10日,受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大唐低阶煤制天然气成套技术创新开发与产业示范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大唐20年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建成并运行国内首套低阶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攻克了高水高碱褐煤的4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伊金霍洛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围绕“十个领域”,细化实施任务。加快建设绿色装备制造集群,氢能装备制造等项目。主动融入自治区新能源发展战略,围绕“风光氢储一体化”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重点招引和谋划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