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进退之间--中国煤制天然气再认识

2015-04-01 09:12来源:能源评论作者:丛威 吕明关键词:煤制天然气大唐国际煤化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与此同时,煤制气在资源环境问题上更是遭到了专家学者和舆论的强烈反对。在内蒙古赤峰举行的第二届煤制天然气战略发展(克什克腾)高层论坛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异口同声地明确提出了反对继续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看法。

在这种内外部环境下,对于投资煤制气项目的企业来说,“进”,很难看到明显效益,“退”又恐错失良机,且许多企业已经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退”亦“退”不起。我国煤制天然气已经进入了一个“进”与“退”博弈的历史关键时期。

“利”与“弊”

之所以会有这种“进”与“退”的艰难抉择,从根本上看是因为煤制气项目本身“利”和“弊”都很明显,利弊权衡自然进退两难。

从“利”的方面讲,煤制气项目实现了能源形态从煤炭向天然气的转化,而这恰好是基于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的一种重要转化。

煤制天然气实现了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转化。从能源消费特性上来讲,天然气较煤炭能源密度更高而污染物排放更低,天然气显然是更高等级的能源。从能源形态更替的历史视角来看,目前全世界也正经历由煤炭时代向油气时代转化的过渡阶段。从趋势上来看,天然气有取代煤炭成为全球主体能源的可能,而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也将使我国能源清洁化利用的需求更加强烈。与煤炭相比,天然气消费由于具有明显的清洁、高效和便捷等特征,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看涨。

煤制天然气实现了一般能源向稀缺能源的转化。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2.8%,已探明储量1145亿吨,2013年,我国煤炭产量已达37亿吨,居世界第一位。而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仅3.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8%。多年来,我国天然气资源严重供不应求,短时和区域性的天然气短缺问题时有发生,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4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达到31.08%,较2013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环渤海煤炭库存量约2023万吨,煤炭价格相比历史高位跌幅近50%。煤制天然气正是将我国储量丰富、库存量大的煤炭,转化成相对稀缺、供不应求的天然气资源。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在发展煤制气恰逢其时。

煤制天然气实现了传统能源向战略能源的转化。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来看,石油依然居于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随着能源结构的演变,电力、天然气以及核能等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世界能源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能源储备和调峰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能源应急保障能力,以应对石油天然气供应中断的严峻问题”,体现了国家对能源安全更深层次的考量。然而,单从天然气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天然气调峰储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由此可见,煤制天然气不仅是在国家能源结构方面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更是从传统能源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能源进行转化。

从长远来看,煤制气项目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但从现实来看,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制约着煤制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技术和环保三个方面。

原标题:荐文︱进退之间:中国煤制天然气再认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大唐国际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