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进退之间--中国煤制天然气再认识

2015-04-01 09:12来源:能源评论作者:丛威 吕明关键词:煤制天然气大唐国际煤化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经济上看,煤制天然气投资巨大、运输成本高、回报慢。煤制天然气项目单位产能投资水平约为5~7元/m3,以此测算,一个典型的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投资在250亿元以上,投产后还会有巨大的原料煤、燃料煤、外购电、水等消耗,如此大的投资成本如在煤制天然气过程中出现不可控风险导致停工,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在西部省份煤制天然气运输问题上,要解决将内蒙、新疆等地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煤制天然气,运送到天然气需求旺盛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带,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考虑,密闭的管道无疑是天然气运输的首选。而天然气管道属自然垄断环节,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家运营。这就意味着,煤制天然气外输要么使用“两桶油”管道,要么自建管道。使用“两桶油”管道,则并网问题及确定入网价格对于天然气运输价格影响重大。而如果自建管道,庞大投资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风险因素。

从环境上来看,目前我国建成及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大多位于环境脆弱地区,项目面临较大环保压力。煤制天然气的污染来自废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而其中废水是首要污染因素,煤制天然气项目单位产品新鲜水消耗量大概在6.9t/1000m3,年产40亿立方米项目年耗水量约为2760万吨,煤化工产生的高浓盐水成分复杂,难以再利用,现阶段技术水平下只能存放于蒸发池当中。我国西部的地下水资源是相当宝贵的,但国内规划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大都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新疆、内蒙古等西北部地区,也给当地造成了水土流失、草场破坏、地下水污染的严重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说,煤制天然气相关技术虽已基本成熟,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非议最大的是整体能量转化效率的问题。目前,国家设定的行业准入门槛为56%的转化率。因此有不少专家提出,与其损失掉一半的能量,还不如拿去发电。此外,如果产能难以达到设计值,还会由于煤质不同,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曾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首批煤制天然气项目,也是我国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但项目从建成到现在,供气量最高时一天能达到300多万立方米,与原计划每天400万立方米的供气量相比有较大差距。另外,我国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技术——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存在诸多实际问题,大唐克旗项目年初停产,主要原因在于气化炉对煤质不适应,从而导致气化炉内壁腐蚀及内夹套减薄,停产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该项目曾是大唐跨界经营的一大亮点,却落得在7月被整体打包重组。由此可见,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技术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等的不成熟,会给企业投资带来相当风险。这些都是必须正视的实际问题。

“张”与“驰”

站在煤制天然气发展的这个关键时点上,我们回顾一下2008年以来,历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给煤制天然气发展定的调子——“适度发展煤制天然气”,现在来看,“适度”二字依然精准。落实到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现实来看,就是张弛有道,既不能盲目投资,也不能停滞不前。

原标题:荐文︱进退之间:中国煤制天然气再认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大唐国际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