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进退之间--中国煤制天然气再认识

2015-04-01 09:12来源:能源评论作者:丛威 吕明关键词:煤制天然气大唐国际煤化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有那么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中国煤多气少,而用煤制造天然气正是中国人一个关于能源升级的梦想。从2009年开始,我国正式大规模启动煤制天然气项目,神华内蒙古鄂尔多斯、大唐国际内蒙克什克腾旗及辽宁阜新、新汶矿业新疆伊犁等煤制天然气项目相继上马。正当我们还在为煤制天然气实现全产业链装备国产化而欢呼的同时,质疑、争议甚至尖锐的批判也滚滚而来。这个曾经风光的行业,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四个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在当前“能源革命”语境下,煤制天然气到底是“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还是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的“吃饱了撑的”无益之举。“十三五”时期,正是应该对煤制天然气发展进行一次再认识的关键节点,必须科学评价、全面研究,为煤制气明确一条清晰的发展线路。

“进”与“退”

煤制天然气通常指采用已开采原煤,经过复杂的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2013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以煤炭液化、煤制气等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工程示范项目”。在规划方向的引导作用下,煤制天然气投资热情高涨,目前已有十多个煤制气项目获得了“路条”,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达到700亿方/年的产能规模。

而实际上,这十多个项目中目前仅有大唐克什克腾旗和新疆庆阳两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其他几个项目或进展缓慢,或持观望态度,甚至已有的明确退出。而现已投产的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也正处低负荷运行状态,原因是气化炉技术不过关,需要检修。究其原因,无非“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关键技术不成熟、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对水资源的依赖严重等,这些问题导致煤制天然气项目动辄数百亿元投资,投资回报期长,而煤制天然气投资的鼓励政策迟迟不到位,投资收益预期并不理想。

原标题:荐文︱进退之间:中国煤制天然气再认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大唐国际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