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最炫 “一带一路” 风

2015-04-08 15:16来源:企业观察报作者:冯超关键词:一带一路电力行业能源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马歇尔计划曾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引擎。”读到股评人士的这句话,很多小伙伴都惊呆了,不是说好了不是“马歇尔”的吗?

相较于迟迟不肯露面的国企改革方案,“一带一路”总体规划果真如坊间预计的那样在博鳌正式亮相。“一带一路”风,节奏不慢。

概念股对号“涨疯”

不管怎样,“一带一路”相关概念股都已经“涨疯”了。

3月30日,“一带一路”规划出台的第一个交易日,相关行情呈脉冲式上冲,五矿证券分析师王先春形容之为“轮番攻坚、攻势凌厉”。

也就是说,尽管目前内地股市尚无“一带一路”指数,投资者们已经迫不及待用资金票选出了“一带一路”的热点。其中:常林股份、振华重工、中国交建、柳工等13股涨停;水利建设、丝绸之路、工程机械、银行、新疆板块、交通设施、高端装备分别上涨2.72%~4.65%;热浪甚至波及香港股市,以中国中铁、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为成分股的“一带一路”指数涨5.03%,带动香港股市国企金融指数、国企指数等大幅上涨。

中国股市总是那么让投资者琢磨不透,这个反应是否有些过激呢?

因唱空“房市”名声大噪的深圳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这次没有唱空 “一带一路”,“股市大涨,显然是一带一路概念股大涨引发的,我国内部经济已经饱和,再挖掘的空间不大,只能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原来我国对外投资是企业行为,效果不佳,现在是国家战略,由中央高层推动,效果不同一般。”他建议,投资要关注政府投资取向,跟着政府投资方向走,才能事半功倍。

“目前的A股确实牛气冲天,至于股市‘牛气’从哪里来,市场普遍共识是,股市反应一般会先于实体经济。”评论员王观分析,种种现象显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正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推进,都将为股市带来正能量。

关键还是看企业

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牛气”到哪里去,或许才是实业家们更要想清楚的。市场专业人士何小林给企业家做了系统的估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我国高铁技术的成熟,还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一带一路’实施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资金也有了保障,‘一带一路’将会产生大量的新经济。”这包括:中国高铁将是我国少有的可以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行业;“自贸区”将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基于此,他很乐观——中国股市必破6124点。

与概念股对应的,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总结,在设施连通方面、电力基建、能源基建、通信基建会产生大量的机遇,而贸易的畅通方面会为现代农业、现代渔业、现代矿业、新能源、新生物医药、新材料带来巨大的商机。

关键还是看企业,这点几乎没有争议。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已经发展起来,资本和产能已经过剩,“走出去”是中国现在必须要做的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的主体并不是政府,而是资本,政府只是顺水推舟。

“一带一路”谁更可能打头炮?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看准了高铁和核电,在他看来,高铁、核电能够带动大量生产设备的输出,以高铁为例,高铁的钢轨、枕木以及周围的输电设备等,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成套引进。此外,设备的输出不仅带动了投资,还将带动劳务的输出。“另一方面,传统贸易仍要继续保持,虽然目前总体上‘一带一路’对出口的利好大于进口,但出口必然带动进口。亚投行还将带动人民币国际化,另外还有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周世俭说。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席绚桦认为,中资企业处于良好的位置,可从“一带一路”举措中受益,因为中国在“一带一路”举措、丝路基金和亚洲基建投资银行均肩负起领导角色。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能提供全面的基建产品。领先的中资基建公司在处理恶劣环境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些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在基建(特别是实体及电信基建)方面较中国落后。中亚亦是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因此,在“一带一路”的驱动下,油气储备的投资可能会迅速发展。

寻找新商机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寻找一些新的商机。华融集团旗下有资产管理、银行、证券、期货、基金等,这次‘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设立,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视野,也提供了一些机会。”华融集团董事长赖小民的这番话代表了金融行业的观点。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也表示要加强同业合作,“既可以对一些项目搞银行贷款,也可以对一些银行搞转授信,由所在国的银行支持一些民生项目,当然我们也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多边国家的合作,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涉及64个国家,大约900个项目,涉及投资8900亿美元。”

无论是概念股还是舆论场,民企的声音确实弱了些。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已经迫不及待就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细则,针对各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以便企业走出去更容易操作;二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在政策把握上让企业少走弯路,走得更稳;三是建议相关部门组织民营企业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考察,把“一带一路”建设落到实处。

关于怎么把政策给企业,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建国提醒,各地都在争相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力争成为重要节点,但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不能紧抓机遇,政策优势发挥不出来,恐怕就会被边缘化,优势反而变成劣势。他呼吁一定要市场为先,“‘一带一路’蓝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市场运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上,无论是强调对外合作的单位是企业、项目、资本,还是明确提出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都在表明企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急先锋。”

光大证券分析师薛俊认为,一带一路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其背后更为重要的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目前仅仅是开始,未来将会贯穿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他判断,“一带一路”的风可能会刮10年。

《经济参考报》获得了更准确的时间维度,有参与规划者透露,“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只是应国际要求将“一带一路”概念进行具化,只是个纲领性的长期规划,“一带一路”战略要想最终实现可能需要30到50年。

看来,企业家恐怕还真急不得。

原标题:最炫 “一带一路” 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能源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