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美国页岩气PK中国煤化工 谁胜谁负?

2015-04-16 15:12来源:中国能源网关键词:美国页岩气中国煤化工能源革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丙烷:312万吨的缺口

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丙烷脱氢(PDH)已经成为丙烯原料多元化的主流技术。以进口丙烷为原料,打造丙烯及下游产业链,已经成为沿海化工企业的合理选择。

不可否认,中国的页岩气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进展较快的四川和重庆地区主要是干气区块,丙烷含量较低。2014年9月天津渤化和宁波海越进口丙烷共计14.9万吨,占当月丙烷进口量的22%。据亚化咨询预测,到2020年底中国丙烯产能将达到3955万吨。新增产能中,404万吨来自石化路线,1096万吨来自甲醇制丙烯(MTO/MTP)路线,635万吨来自PDH路线。到2020年,中国丙烯当量需求为3612万吨,当量缺口为312万吨。

相比中国丙烷需求的巨大缺口,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无疑是伸向我国的橄榄枝。美国页岩气含6-7%凝析液,凝析液含30%丙烷。美国页岩气副产丙烷已经超出了其国内需求量,出口成为必然选择。2011年起,美国由丙烷净进口国一跃成为净出口国,2013年美国出口丙烷1.1亿桶,丙烷净出口量为6388万桶。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北美在建和拟建的PDH产能就已经达到至少330万吨,足以弥补北美地区丙烯需求的不足。若继续新增PDH产能又会使北美地区面临丙烯如何消化的问题。因此美国企业的选择是,与其本土建设更多的PDH装置,还不如出口丙烷,提高LPG的利用价值。

一方面是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急于出口的态度。中国的PDH生产商无疑会在美国寻找他们的合作伙伴。2013年其,中国PDH生产商已经与美国Enterprise和Targa等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液化气采购长约。目前Enterprise和Targa都在各自扩建NGL分离装置和储运、码头等设施,到今年其LPG出口能力将分别提升至774万吨/年和487万吨/年。大量的LPG进口,一方面是带来PDH与MTO/MTP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对国产丙烷的冲击。

美国丙烷相对国际其他市场上的丙烷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的同时,来自天然气分离装置的丙烷较炼厂丙烷纯度更高,更符合化工生产的需求。在价格与质量的驱使下,选择进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狼来了:不必怕

在提到能源革命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发展战略处处长唐廷川戏称这是自“文革”之后再次听到革命一词。而所谓“革命”,正是将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化的过程,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无疑是革命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煤化工在遭遇国内舆论的种种质疑之外,还不得不面对来自进口的竞争。但在我国多煤少气的大背景下,气价难降而煤价走低,这又给煤化工带来了机遇。正如北京HIS能源咨询顾问Alex Whitworth所说,煤化工的市场是充满风险而又富有机遇的市场,而竞争正是市场存在的必然更是进步的前提。

Alex Whitworth认为,煤化工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承受力以及安全性。毋庸置疑,在美国进口甲醇以及丙烷的冲击下,我国的煤化工在这三方面无疑将倍受压力。但将来美国出口额能有多少真正落实到中国还是未知数,因此,一方面要为我国能源安全考虑的同时也需考虑与其硬碰硬的竞争,不如融会贯通。在技术相对薄弱的环节,可以适当引进外资,共谋发展。别忘了,如今我们身边忠实的猎犬正是于几万年前由远古人类将凶猛的狼驯化而来。

原标题:美国页岩气PK中国煤化工:狼来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美国页岩气查看更多>中国煤化工查看更多>能源革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