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构成了锂离子电池四大基本电极材料。不像前三者,隔膜由于本身不参与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因此长期没有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隔膜最基本的功能是导通锂离子,并且将电池的正、负极机械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造成短路。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材质为多孔聚烯烃膜,包括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一般根据应用采用不同规格的隔膜,如单层、双层及三层的湿法或者干法隔膜。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隔膜生产工艺包括两大技术流派,即干法(熔融拉升工艺)、湿法(热致相分离工艺),其中干法工艺又可细分为干法单向拉伸工艺和干法双向拉伸工艺。常见PE隔膜闭孔温度在130℃左右,破膜温度在150℃左右;PP隔膜的闭孔温度在145℃左右,破膜温度在170℃左右。 PP/PE复合隔膜则结合了PP/PE膜的优点,机械强度好,安全性更高,但透气性差。目前动力电池主要采用的是PP/PE复合隔膜。此外,陶瓷涂覆隔膜 (主要是 Al2O3陶瓷涂覆)也可以有效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
笔者认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安全性问题。2014年最热门的特斯拉电动汽车总共卖出几万辆就有7辆起火燃烧。此外,使用了日本汤浅公司锂离子电池的波音787型梦幻客机也发生了数次锂电池起火燃烧的事故,而一度导致该型飞机停飞检测。尽管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并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锂电池热失控导致隔膜融化,从而造成了正负极短接并短时间释放出巨大热量。
当电芯温度上升到130℃以后,负极表面的SEI膜分解,导致高活性锂碳负极暴露于电解液中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电池进入高危状态。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到200℃以上时,正极表面钝化膜分解正极发生析氧,并继续同电解液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形成高内压。当电池温度达到 240℃以上时,还伴随锂碳负极同粘结剂的剧烈放热反应。而有机电解液在氧气和热量的环境下变成了助燃的凶手。
国家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渐渐明确,磷酸铁锂和锰酸锂已经不可能满足未来纯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锂硫和锂空气电池的产业化还遥遥无期,高容量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就成了不二选择。但是,笔者通过和国内诸多动力电池企业研发人员交流了解到,即便采用了陶瓷涂覆的聚烯烃隔膜,使用三元材料的高容量动力电池还是很难通过安全测试。安全性问题似乎成了聚烯烃类隔膜难以逾越的阿喀琉斯之踵。
无纺布隔膜广泛用于铅酸、碱性电池、镍氢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其具有耐高温,孔隙率高等优点,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锂电池业的关注。常见的无纺布隔膜材质包括聚酰亚胺(PI)、聚酯(主要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习惯上也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膜、纤维素膜、聚酰胺(PA)膜、芳纶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Ara fiber)膜、氨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PU)膜等。
美国杜邦最早开发出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隔膜,并已于2011年初在美国威明顿和韩国首尔开始量产这种隔膜。2010年,首钢总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所合资组建了首科喷薄(SKPB),利用理化所吴大勇技术团队开发出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隔膜技术实施产业化。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是由江西先材(深圳惠程投资)生产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隔膜。聚酰亚胺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极佳,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由于生产工艺(静电纺丝工艺)相对比较复杂,导致聚酰亚胺膈膜价格昂贵,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隔膜能否下降到低于10元/m2的市场接受价格目前尚存疑问。
此外,日本广濑制纸开发出了以聚烯烃无纺布为基材、由PVA(聚乙烯醇)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制成的锂离子电池隔膜。该产品与主流的聚烯烃多孔质薄膜式隔膜相比,提高了熔化温度的上限因而更加耐热(熔化温度上限高达200℃以上)。另外,据该公司介绍,在纳米纤维中添加硅(SiO2)等无机物后,还可进一步提高熔化温度的上限。
在纤维素无纺布和PET无纺布隔膜方面,德国Evonik(Degussa)最早推出了Separion?隔膜。其制备方法是在PET无纺布上复合 Al2O3或者SiO2以及其它无机氧化物。Evonic与Daimler-Benz合资成立的Li-Tec公司(后来奔驰单独控股)使用 Separion?复合陶瓷膈膜用于其三元动力电池的生产,由于该复合陶瓷膈膜的机械强度较低,Li-Tec的三元电池采用的是叠片工艺而非绕卷工艺。
德国Freudenberg(科德宝)也推出了类似产品,在2014年CIBF会议上,科德宝展示了采用该隔膜的5Ah三元软包电池通过过充、针刺和热箱实验数据。采用传统聚烯烃的软包电池均发生了起火爆炸,而采用陶瓷涂覆PET无纺布隔膜的电池无起火和冒烟。日本特种东海制纸宣称开发出了纤维素隔膜材料技术,并计划2014年底实现量产。美国Dreamweaver公司开发出了基于纳米和微米纤维素混合的无纺布隔膜,已经送样给多家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厂商进行测试。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Porous Power Technology开发出了PVDF和Al2O3填充的PET隔膜。日本王子制纸通过造纸方法成形湿法无纺布基材,在基材上涂覆PU、PET或PTFE 树脂,树脂层通过助剂形成具有比基材更小孔径的多孔结构,可以制备孔径在200nm左右的隔膜。三菱制纸联合东京理工大学开发出了直接使用高耐热性纤维素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无纺布隔膜技术。
在国内方面,目前仅有宁波艾特米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具有闭孔特性的纳米纤维隔膜。据报道,该公司生产的隔膜孔隙率在60%以上,孔径大小在 300纳米左右,在200℃无形变,在560℃针刺测试下孔径不扩大。此外,其吸液性和对电解液润湿性均比现有隔膜有所提升。据报道,该公司年产400万平方米的纳米纤维隔膜中试线预计在2015年中旬完工投产。
除了聚酰亚胺和纳米纤维素材料,芳纶隔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东丽(Toray)与东燃化学(TonenGeneral Sekiyu KK)合资组建的隔膜材料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俱佳的以芳纶树脂为基材的多孔质薄膜“微多孔芳纶薄膜”材料产品。日本帝人 (Teijin)也于2012年2月宣布开发出了用于聚合物层叠型锂离子电池的芳纶纤维隔膜材料产品,使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输出功率提高了20%。
在制造技术方面,日本帝人宣称,凭借其“世界首创”的两面同时涂装以及相当于原来5倍以上速度的高速涂装工艺,可以实现高效率生产。国内也有数家芳纶企业传出正在开发用于锂电池的芳纶隔膜产品,比如深圳龙邦等。同聚酰亚胺一样,芳纶耐高温具有极佳的机械性能而被用于防弹衣和飞机复合材料等领域。但是,芳纶生产成本较为昂贵,其价格能否最终为锂电池企业接受还有待观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无纺布隔膜被动力电池企业大规模应用的报道。
无纺布隔膜应用存在一些缺点
相较于毛利率不到10%的正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利润率一度曾经高达70%。因此,众多的国内隔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蜂拥而入。但是相对于正负极和电解液而言,隔膜是一个高技术门槛的行业。做出隔膜不难,但是做出品质好的高端隔膜则非常难。由于缺乏技术沉淀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国内隔膜质量和批次稳定性仍然不及国外进口隔膜。在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同质化严重而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干法双拉隔膜均价已下降至4元以下,单拉隔膜5元左右;湿法隔膜价格在4-6元之间,降幅超过 30%。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无纺布隔膜价格肯定比国产聚烯烃隔膜贵不少。聚酰亚胺和芳纶隔膜甚至高于10元/m2。PET和纤维素隔膜具有价格上的潜在优势,最终产业化后应该可以做到低于10元/m2以下。
目前,对于无纺布隔膜最大的优势就是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尤其是大型三元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如果无纺布隔膜企业能够以此为切入口,结合无纺布隔膜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和使用寿命的提高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那么不排除无纺布隔膜后来居上的可能性。国内隔膜厂也应该加强技术积累,随时密切关注国外相关无纺布隔膜技术的产业化进展,及早应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初夏,在山东省东营市的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生产指挥中心,当班职工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在40多公里外的莱113区块,刚刚运到生产区现场的一车液态二氧化碳被自动装卸进一个长10米、高5米的胶囊形状白色储罐中。“这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专用储气罐,莱113区块一共有两个
今年以来,宝马确认将在其第六代平台车型规模采用该技术。同时,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厂商正积极推动其进入eVTOL领域。在此之外,大圆柱电池还不断加速渗透PHEV和电动两轮车市场。这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低电量”但高需求。4月,吉利银河推出星耀8插混系列,定位C级中大型车。其
5月20日,《美国化学会会刊》刊发了一则论文显示,中国科研领域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组成的团队,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破解了固态电池短路难题。来源丨北极星电池网受
随着136号文发布,储能系统电力交易介质的商品属性愈加显著,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储能电芯在降本增效、重构价值的市场环境中正在寻求可以平衡成本、安全与性能的最优解。在ESIE2025展会上,20余家企业展出了400+Ah、500+Ah、600+Ah等不同规格的大容量电芯,下一代储能电芯的布局竞争已经进入白热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2日,新疆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快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优化调峰辅助服务交易和价格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式开展绿电直连试点,逐步提高绿电消纳比例
5月25日,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正式投产。宝池储能站属于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也是云南省首批集中共享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装机规模200兆瓦/400兆瓦时,按照每天两充两放测算,电站每年可调节电量5.8亿千瓦时,相当于近27万户居民一年
电力规划的重点是按照宏观政策指引,以可控成本合理部署各类电力资源来保障长期的电力安全,权衡“低碳、经济、安全”三元目标。过去以常规电源为主、用电负荷平稳增长的电力系统在开展规划时,主要考虑电力电量的供需平衡、各类电力资源的可开发潜力和技术特性、应急备用能力及环境政策要求等约束条件
近日,融捷能源(YoungyEnergy)400kWh液冷户外柜、32kWh高压堆叠户储系统获得全球最知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UL美华认证公司(ULSolutions)颁发的UL1973认证证书,标志着融捷能源液冷户外柜、户储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性能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融捷能源400kWh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19日-2025年5月23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800MWh!8种储能技术混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储能电站投产!5月16日,青海公司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科翡储能电站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功实现投产运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融源河南新乡长垣市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招标人为长垣市融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最高投标控制价28360万元,折合0.709元/Wh。项目拟在新乡市长垣市区域建设,总占地约44亩。储能建设规模为200MW/400MWh,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站电池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活性负极材料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决,决定对合成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征收高达721%的反补贴关税!这一政策的执行,或许将对美国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装机产生重大影响,而美国特斯拉将成为最大受害者。一旦负极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斯拉将再次失
初夏,在山东省东营市的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生产指挥中心,当班职工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在40多公里外的莱113区块,刚刚运到生产区现场的一车液态二氧化碳被自动装卸进一个长10米、高5米的胶囊形状白色储罐中。“这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专用储气罐,莱113区块一共有两个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燕燕副研究员合作,在全钒液流电池(VFBs)正极电解液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系统研究VFB正极电解液中五价钒离子的溶剂化结构随温度的转化过程,阐明了正极电解液沉淀析出机理,并据此提出了高稳定性钒电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用户之间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众多储能技术中,储能液流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在2024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球全钒液流电池已开始逐步走向工程示范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本质安全、长时可靠等特性,赢得了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然而,其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初始成本过高的核心挑战。当时间来到2025年,锂电池储能中标价已接近0.4元/Wh,对比之下,液流电池亟需突破成本瓶颈。作为新型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全钒液流电池无疑是一
“3.29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后,小米汽车与雷军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电池安全问题更是再度引起热议。近日,小米突然入股了一家固态电池企业——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增小米旗下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消息,孚能科技,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采取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与硫化物双路径并行规划。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固态电池与已有技术路线高度匹配,借助涂覆技术逐步减少电解液含量,正按规划有序推进从半固态、准固态至全固态的演进。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则直接聚焦零电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全固态锂电池通过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的有机电解液,并兼容高容量锂金属负极,有望实现远超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并实现在极低温、高温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然而,目前固态电解质本身的锂离子传输稳定性及析锂(锂离子在电解质内部得电子被还原)引发的短路问题,仍是制约全固态电池
在新能源行业,从来没有一种电池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储追求低度电成本和长循环寿命;工商储注重模块化灵活配置,同时兼顾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动力电池聚焦快充、高能量密度和超长循环——不同的场景,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不甚相同。如果试图用单一技术路线满足所有需求,就像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结果只
作者:叶涛1王怡君2唐子龙1潘国梁2单位:1.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引用:叶涛,王怡君,唐子龙,等.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容量衰减及草酸恢复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3):1177-118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838本文亮点:1.通过dQ/dV等电化学特性曲线和化学滴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经开区,举行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交流会新能源产业链“校友回湘”专场活动,宁乡经开区在会上作产业推介。从立园之初,宁乡经开区就选择以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目前已形成“东有宁德,西有宁乡”的双宁格局,产业规模占湖南省53
今年以来,宝马确认将在其第六代平台车型规模采用该技术。同时,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厂商正积极推动其进入eVTOL领域。在此之外,大圆柱电池还不断加速渗透PHEV和电动两轮车市场。这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低电量”但高需求。4月,吉利银河推出星耀8插混系列,定位C级中大型车。其
5月20日,《美国化学会会刊》刊发了一则论文显示,中国科研领域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组成的团队,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破解了固态电池短路难题。来源丨北极星电池网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德尔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公司固态电池研发的进展和优势。德尔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在日本研发的固态电池样品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实验。2024年,公司固态电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24年8月,公司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
美国能源信息署发表文章:中国在全球电池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主导着矿物的区域间贸易。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区域数据,2023年,中国进口了近1200万短吨(美制单位:1短吨#x2248;0.907185吨)的原生和加工电池矿物,占区域间贸易的44%,出口了近1100万短吨的电池材料、电池组和组
5月20日,在中马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海四达与业主单位WH签订了《海四达马来西亚2.5GWh圆柱形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协议各方将秉持“面向未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致力于通过海四达马来西亚工厂的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众多上下游企业入驻马来西亚,全力推
近日,融捷能源(YoungyEnergy)400kWh液冷户外柜、32kWh高压堆叠户储系统获得全球最知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UL美华认证公司(ULSolutions)颁发的UL1973认证证书,标志着融捷能源液冷户外柜、户储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性能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融捷能源400kWh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固态电池进展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半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已获得广汽、东风、三一、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吉利沃飞等多个客户认可,是行业内最早实现半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具备充分的技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434-2025),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这也是国际上首次以标准文件形式明确“全固态电池”概念。近年来,全固态电
全球首次百台无人纯电动矿卡“华能睿驰”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正式投入运营。作为该项目动力系统的独家供应商,瑞浦兰钧以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为“华能睿驰”提供核心支撑,助力实现矿山运输环节零碳化,为全球绿色矿山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本次投运的“华能睿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文/武魏楠5月21日欧盟委员会今日正式提交提案,拟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Regulation(EU)2023/1542)中关于经济运营商电池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的实施时间(原时间2025年8月18日)推迟两年,新生效日期定为2027年8月18日。欧盟委员会表示此举旨在为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更充足的准备时间,以应对供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