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报道正文

智慧城市全国“开花” 政府发展思路亟待转变

2015-05-04 12:58来源:物联中国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中国步入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助推城市的国际化步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深刻影响和变革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了解,2012年,住建部先后开展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评审工作。之后,住建部与科技部联合开展了2014年度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与前两批申报的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主不同,这次申报有很多县级城市。此前的智慧城市试点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区域,而第三批申请城市许多来自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表现出对智慧城市试点创建的热情。

虽然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极大热情,但在前期建设中,各地普遍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传统的城镇化投资项目,忽略了智慧城市“智慧”的内涵。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技术支撑是云计算与大数据。但目前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存在大数据与传统的、已经建立的数据资源相互“脱节”的情况。

各地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依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误区,上马服务器、大设备项目,靠的还是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的老思维,殊不知设备买到了并不等于系统建成,数据录入并不等于功能实现。

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有所变革,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调整管理思路,引导多方参与,结合其他国家战略,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政府各部门在打造智慧城市时要打破各自为政,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坚持“云思维”,避免进行小规模的规划建设,要采取合作共享的方式,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构建区域性大型信息基础设施,并实现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有效合理引入公私合营模式。经济步入新常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降低,意味着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政府需积极探讨公私合营模式,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资。

但智慧城市与桥梁、道路,住房等项目的建设性质不同。智慧城市项目的重点是运营维护,让其发挥作用。因此,在智慧城市中运用公私合营模式,要注意到智慧城市项目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法律条款。

建设智慧城市还要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协调、相促进。“互联网+”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这符合智慧城市对制造业的新要求。因此,建设智慧城市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必将产生强烈共鸣。

原标题:智慧城市全国“开花” 政府发展思路亟待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