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通信市场正文

【重磅】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5-05-05 14:06来源:中国电子报作者:史强关键词:传感器物联网电子产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4年,在智能化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物联网智能终端与整机产品制造市场稳定发展的带动下,传感器产品国产化需求不断增大,为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自主MEMS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成为2014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例如,在新型电声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产业化技术突破,开拓了巨大的应用市场,为传感器产业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模式三大创新进展

一是物联网对各领域的改造本身就表现为产业模式创新。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领域现有的产业模式,创造新的服务、新的场景、新的体验以及新的商业价值。以工业物联网为例,一方面改变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出现大量个性化生产以及分散式生产;另一方面使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并带来了多种附加的经济价值,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新产业模式的引导下,物联网改造后的制造业必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价值链重心从硬件到云端,再到数据分析的转移初现。物联网的价值链表现为:通过传感模块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再将数据加工处理,使其增值后出售给第三方。早期的物联网价值反映在硬件设备上,如元器件、RF协议、功耗、成本等,随着应用落地、数据的积累以及市场环境的成熟,2014年开始,物联网的价值重心逐渐转向对数据的挖掘,且其市场潜力巨大。

三是集成性创新逐渐成为物联网发展新趋势。2014年开始,随着业务拓展,物联网企业逐渐感觉到一个单独的企业难以独立完成整套解决方案。一个技术成熟、产品类型齐全、服务完善、应用交互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由此,物联网的创新表现出应用集成性的创新。随着产业的成熟,企业联手合作开发出支持不同设备接口、协议以及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有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

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展望2015年,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仍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产业环节分散,有效的发展推进机制尚未建立;二、标准繁杂,统一标准缺失制约应用水平的提升;三、软硬件相似,同领域服务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四、传感器基础支撑能力较弱,成为物联网发展瓶颈;五、定制化性软硬件市场空间有限,限制产品推广与企业成长;六、信息安全制约大规模应用

2015产业发展态势展望

201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出现大幅增长。据Gartner研究显示,到2015年时,全球联网设备将有49亿件,比2014年增加30%;IC Insights则预计MEMS传感器市场也将进一步成长16%。我国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同时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以上。随着市场应用推广,我国产业发展将呈现出四方面发展态势。

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在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上将进一步突破,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标识和安全等基础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在国产传感器产业化生产方面获得提升。传感器与控制器融合、产品制造与内容服务融合的融合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在产品应用方面,智能产品种类将继续增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连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望将现有的星形结构扩展到网络结构,将物联网提升到新高度。企业与市场的利好决定了车联网、智能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大规模上市;

三是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都已基本成型,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圈,借力大平台态势出现。同时,2015年,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团队通过众筹模式参与到产品的研制生产当中,众筹模式有效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众筹平台将推出更多物联网潮品。

四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政策出台向行业应用偏重,物联网的推进内容将会逐渐向具体领域深入,各种行动计划将成为重点。而在细分行业政策中以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形式落实物联网应用,将成为物联网政策出台的主要方式。同时,政策内容中加大力度补齐软硬件自主知识产权短板的态势也将更加明显。

我国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积极构建物联网及传感器发展生态环境,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积极融合产业链各环节,引导消费者参与,拉进产品与市场的距离;二是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应用落地,有效的聚集资金、人力以及社会各类资源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三是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制,真正实现产业技术难点突破,避免同质化竞争;四是以重点领域为突破,瞄准市场需求广、领域带动效果明显的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产品进行重点投入,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加快进军高端传感器市场;五是推广成熟应用模式,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培育新兴商业模式。六是加快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制,加强信息保护技术研发,建立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原标题:重磅首发!赛迪智库《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传感器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电子产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