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退坡机制”下新能源汽车如何自立(图)

2015-05-13 11:16来源:工人日报作者:李永钧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具体来说,近年来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让中国的电动车发展进入了高速时代,其中不乏有一些中小型企业扎堆投入,制造出一些产量小的超小型电动车,产能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补贴“退坡”让这些企业感到了压力,今后将逐步被排除在国家补贴之外,而对于那些已形成规模效应的大企业影响相对较小。

事实上,综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阶段离不开好的政策,由于国家大力扶植新能源车,补贴成为生产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补贴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用以关键技术的突破。另外,除了汽车成本,新能源车企还有额外支出,比如给消费者安装充电桩,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补贴等等。现在,随着政府补贴标准的逐年下降,企业负担加重显而易见。

目前,在限行限购城市,为控制机动车的总量,同一身份证下只允许拥有一辆机动车;而在非限行限购城市,机动车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兴消费者的增长。补贴减少的情况下,消费者的环保理念及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有限,传统汽车更具吸引力,这才是“退坡机制”之下,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问题。

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还难以判断,补贴“退坡”政策“按原规划落地”是否释放出了新的政策信号。现在车企所能够做的,只能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新趋势重新评估的基础上,探索补贴下降之后的市场化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车企应对之策

从起步时的艰难徘徊,到近年来的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可谓广阔。然而,受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其发展过程又注定少不了曲折,正考验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相关人士表示,财政补贴“退坡”对新能源车企来说确实压力不小,不过企业也早有心理准备,长远来看,把新能源汽车量产规模做上去,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才是“硬道理”,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后就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反观没有做出规模的企业,特别是自己没有核心技术的,完全依靠第三方采购,很难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就很难与主力厂家竞争。未来的新能源车辆补贴政策也许会导致大厂收购小厂,新能源车的品牌格局也可能因为政策的变化而进入重组、吞并的过程,最终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形态,补贴“退坡机制”将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

新能源汽车属于“政策导向市场”,补贴只是导向的手段,“退坡”是个必然的过程,企业不能永远躺在补贴上面混日子。如果一味依赖政策扶持,产业就无法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独立行走,接受市场的洗礼。

业内专家建议,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应对政策的不断“退坡”,可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国内外的竞争,通过技术的持续改进以及产品方面找准消费需求,营销方面找到强有力的卖点;二是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成本控制,将资金多用在技术“刀刃”上,不断拓宽市场销量。总之,车企只有通过创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来降低成本,缩小和市场的差距。可以肯定的是,补贴减少后,以补贴为中心的非市场化产业活动将会逐渐减少,回归市场理性。

原标题:“退坡机制”下新能源汽车如何自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技术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