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线路监测报道正文

云南电网六旋翼多轴飞行器怒江巡线纪实

2015-05-15 14:06来源:云南电网报作者:刘杰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送变电云南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盲飞跨越大峡谷

3月12日,220千伏贡山输变电工程飞行器展放一级绳工作刚一开始,做足了准备功夫的队员们还是被眼前的施工环境惊呆了:一座座树木丛生的大山横在面前,远处山顶的冰雪还没有融化,一条小便道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云雾飘渺的半山腰。操作手张磊说:“从山脚到塔基位我们足足走了4个多小时,上山带的两瓶水,刚走完一半的路就喝完了。”来到大雾弥漫的塔基位置,队员们迅速就位,紧张地等待着队长杨伟指挥飞行器准备起飞的指令。“一级绳准备好了”“飞行器调试正常”“飞行器带着一级绳飞向大号侧了”“我看见飞行器了,小号侧准备接力”“大号侧遥控器已经打开,小号侧关闭遥控器”“接力完成”“大号侧已经过塔,准备抛绳”“抛绳成功”“飞行器平稳着落”。一道道指令从对讲机里传出,队员们熟练地使用遥控器操作着多轴飞行器,40千米的展放施工,几天时间已经过半。

随着展放施工的推进,越来越高的山势和越来越大的线路档距,不断考验着队员们的操作能力。“最难的是N22号和N23号塔之间这一段,得靠超视距盲飞才行。”杨伟介绍说,N22号和N23号之间档距达到1449米,已经接近多轴飞行器单档飞行的极限,而且N22号和N23号间有一深谷,山谷里大量的浮云严重影响队员视线,飞行器飞行400米左右,基本就消失不见了。同时档距大,谷深,飞行器携带一级绳的浮垂将大大增加,直接加大飞行器的载重量,影响续航时间,如果贸然开展工作,稍有不慎,飞行器就有可能失控掉入深谷中,造成重大损失。这种情况下,进行超视距盲飞操作,无疑显得大胆而冒险。

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以及对自行研发的飞行器性能的了解,让队员们对越过这个“拦路虎”充满信心。为了增加续航时间,队员们把飞行器原有的5000毫安电池,更换为10000毫安电池,而最为棘手的盲飞操控,则由经验最为丰富的队长杨伟在N22号塔负责,队员张磊则负责在N23号塔接力。

3月20日,在220千伏贡山线N22号塔下,多轴飞行器在杨伟沉稳的操控下缓缓升空,飞行器运转平衡后,杨伟加大手中的控制油门,飞行器带着一级绳冲向了山谷,不一会儿,飞行器伴随着螺旋桨转动的声音消失在山谷间的云雾中。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杨伟一边想象着飞行器的姿态,一边以从身边跑出的一级绳作为参考,不断操控着遥控器的按钮来调整看不见的飞行高度,所有在场的人都紧张地等待着对侧张磊的回应。5分钟后,对讲机里传出了N23号侧张磊的声音:“我看见飞行器飞过来了,提高飞行器飞行高度”“准备接力”“我已经打开遥控器,小号侧关闭遥控器”“我已正常控制飞行器,一级绳准备上N23塔”“飞行器过塔,准备抛绳”“抛绳成功”“飞行器平稳着落”,对讲机里话音刚落,杨伟脸上露出了微笑,浑然忘记了擦拭满头的汗水。

施工顺利结束后,杨伟说:“通过这次施工,我们又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大档距盲飞操控。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的飞行器在性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将进行针对性的研发改进,进一步优化飞行器,更好地为工程提供优质服务。”

原标题:多轴飞行器“征服”怒江大峡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变电工程查看更多>送变电查看更多>云南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