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核电技术的“明天”

2015-05-18 10:22来源:能源评论作者:能源评论关键词: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实现“可控核聚变”需要解决众多难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方法使等离子体温度上升到上亿摄氏度;其次,寻求特殊材料构成的容器,约束气体逃逸或飞散。

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欧盟、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共同合作,正在法国建造下一代磁约束聚变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即所谓的“人造太阳”计划。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科学家发明的“托克马克”途径逐渐显示出了独特的优点,并在80年代成为聚变能研究的主流途径。我国的科研工作也不断传出好消息。2013年,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宣布,“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今年3月11日,该机构再次成功完成中国聚变堆结构材料—CLAM钢的散裂中子辐照后首批性能测试,试结果显示其抗辐照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因为难得,所以可贵。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之后,众多科学家和企业也在自己的行动印证“坚持就是胜利”。

2013年第22届世界能源大会期间,设置ITER计划专题推介会,举行核聚变能源项目展览和专场新闻发布会。

2015年3月25~27日,2015年ITER采购包供应商联合会在法国马赛成功召开。来自ITER组织及其成员方代表、ITER各方采购包制造任务承担单位和供应商等近400家单位的878人出席了会议。

各方之所以能够坚持,原因就在于,相关投资会带来巨大的回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全球各国都没有放松,都在暗暗发力,期待美好的明天早日到来。

2014年10月,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公开寻找业内或政府领域的潜在合作伙伴,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核聚变技术的能源突破,并预计第一个小至可安装在卡车后端的小型反应堆有望在十年内诞生。

或许,这也印证了大道至简的道理。毕竟,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在科研和产业领域,更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断突破,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原标题:核电技术的“明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三代核电技术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