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国外经验国际正文

迎接国际能源合作时代

2015-05-19 10:18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王轶辰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电站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除了常规能源领域国际格局的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了中国国际能源合作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据了解,2014年随着太阳能和风能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光伏发电投资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非、韩国、印度等国总计投资建设了2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李崇卫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光伏企业在技术、产能和成本上都占有优势,目前我们在海外的电站项目出售获得的溢价都比较高。

通过持续广泛的国际能源合作,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油气治理力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原来是谁占据资源谁就有话语权,比如美国有金融权、欧洲有技术权,但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权,这是我们开展国际合作的不可替代的资本。”许勤华说。

打造海外一体化产业链

虽然我国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能源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发仍处于海外并购初级阶段。当前,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国际大能源公司纷纷压缩投资。中国能源企业亟须抓住这个契机,深耕海外市场,打造海外一体化产业链,真正在外站稳脚跟。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基本形式是主要通过能源贸易买入,或者与产能国共同开发当地能源资源,很少发展深加工业务。对于资源、技术掌控不足,也导致在国际市场缺少定价权。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认为,中国目前虽然是世界油气市场最大的国际买家,但在有些领域还缺乏相应的话语权。未来,要注重打好“组合拳”,从资源、技术、通道、市场、储运等角度制定相应战略,不仅要重视找油,同时要加强炼油、用油的能力,还要注重拓展油气合作领域,从规模扩大化到全面纵深发展,实现从传统的油气资源合作到炼化、销售等环节的合作,多方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企业要实现全面发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说,不单纯是设备的销售、出口或者是工程劳务输出,而是从规划设计到管理投资经营,包括金融全面的发展,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往往还隐含着潜在的政治风险,巨大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如果加上能源的需求,会使世界传统政治经济体系主动接受中国的融入和改造变得更加困难。

“企业发展的社会化、平民化、公众化趋势已被广泛认可,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决策、提供参考将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总体收益。”许勤华建议,政府定位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政府在中国能源企业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应加强其“综合指导与服务”职能,兼顾管理。可借鉴日本政府牵头成立“企业工团”,将企业、银行等多种金融力量汇集起来,以行业协会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

原标题:迎接国际能源合作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能源合作查看更多>电站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