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工业4.0落地中国还需五大条件

2015-06-11 14:09来源:中国广播网关键词: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先从德国说起。工业1.0是蒸汽机;工业2.0是关于电气化;工业3.0关于网络,工业4.0是关于互联化。工业3.0把计算机带到了生产领域,工业4.0把互联带到了生产领域。这是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

工业4.0意味着将建成一个基于工业价值链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机器设备、仓储系统以及制造设施被置于同一平台,共同形成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在生产环境中,构成该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机器、仓储系统以及制造设施共同发挥作用,实现交换信息、触发流程以及自动控制等功能。工业4.0,将在整个价值链上,从供应商到客户,将人、机、物全部联结起来。

工业4.0落地中国还需五大条件

记者:中国要实现工业4.0面临的障碍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陈玉东:“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核心是一样的,是由创新驱动,要实现智能制造,我认为会有五个主要的方面需要来应对:

第一,需要专业的人才。一方面,对于拥有工程背景与IT技能的人才需求将会上升;另一方面,对于重复性劳动以及低水平的工作人员需求则会降低。从某种程度上讲,工业4.0的发展为资历浅、低水平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迫使他们转向其他领域,寻求新的就业机会。

第二,需要有一些系统的知识,来更深入的了解对系统的需求。

第三,需要有一定的行业标准。如果有两台机器,但没有相应的通讯标准,两台机器无法进行沟通;而如果有两套标准,同样无法联通。据悉,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正在和德国政府共同努力。

第四,还需要一个高速网络。未来会有很多的机器相互间需要沟通、很多的产品相互间需要沟通,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数据要产生,需要有足够的网络容量来容纳这些数据的传输。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快速的5G网络。但对于物联网来说,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

第五,数据的安全性,使进入系统和生产成为可能。

传感器是必要组件,车联网还需互联网公司支持

记者:作为工业4.0的首倡者,博世如何实践工业4.0? 新技术与流程的应用产生了哪些效果?

陈玉东:博世目前正在苏州的汽车电子工厂内的传感器无尘测试车间是工业4.0的试点项目。原材料自动供给系统是该无尘测试车间的特色之一。通过物联传感器,从物料的使用、装车到运输的数据都被记录,并通过终端设备可视化。

此外,通过传感器,还可综合来自全球各地的博世生产工厂的大量数据,无尘车间目前正在推行预知性全员生产维护体系(TPM),使得员工可以提前预知机器的工作状态,并且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预计在整个无尘车间全部投入使用后,每年将节省约600万元成本。

事实上,汽车电子已经占2014年博世MEMS传感器销售额的三分之二。目前很多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上,都有应用博世的传感器产品,例如雷达传感器、视频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博世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分四个阶段推广、普及无人驾驶技术。在2025年,博世将推出 “自动驾驶员(auto pilot)”系统,能全面取代人类驾驶员,在两个地点之间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

目前的瓶颈在于,车身的传感器还需要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要真正的实现自动驾驶,360度的视野、冗余的传感器及冗余的启动执行器,这些系统对于自动驾驶最终的实现都至关重要。

但是,要从目前的状况突破,还须建立车-车互联、车-物互联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通讯协议,以及车联网放的、合作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即从前端的需求收集、沟通、传输、到最后的提供产品和服务。

原标题:工业4.0落地中国还需五大条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4.0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