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国外经验访谈正文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构建互利共赢格局

2015-06-15 09:26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林火灿关键词: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市场需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强对外经贸往来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意在输出落后产能吗?就相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倡导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加强全球经贸往来,有怎样的意义?

宋立:近年来,随着我国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我国正在加速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企业“走出去”进入新阶段,“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倡导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这表明我国正加快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从具体的生产组织者变成资源配置者,意味着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分工地位的上升,有利于为国内企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也可以加快输出国内过剩产能,使国内劳动力资源得到解放,把有限的资源、环境用于发展新兴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把国内的产能向国际市场输出,也是对全球化的深化和发展,是国际产业分工不断延伸、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标志。这种合作有利于为产能转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增加当地的投资、就业;我们也积累并形成了适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与西方相比,具有低成本优势,可以帮助非洲国家降低基础设施建设门槛和成本,加快普及现代基础设施。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要目的是把国内的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输送到国外。对于这种观点,您怎么评价?

宋立: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却缺乏资本的时候,应该利用劳动力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就会成为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国。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资本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资本就会主动流向别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新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我们要看到,中国16至60周岁的劳动人口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上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从商品和服务的输出国,转向对外资本输出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国际产能合作和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对国际产业链分工和全球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将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全球分工链条,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遇与条件。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并非向资本输入国“倒垃圾”。当年,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企业看中了中国的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纷纷到中国投资办厂,这也是国际产能输出与合作,这些外资企业带到中国的产能,当时也是较为先进的,并非落后产能,更非“垃圾”。我们今天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我们向国外输出的也是先进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能。如果输出所谓的落后产能,企业到了当地却缺乏市场竞争力,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对外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产能输出,具备哪些优势?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宋立:不少人确实担心,像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状态,销售利润率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这些产业里面还有很多落后产能,在国际市场上恐怕不具备竞争优势。

原标题: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构建互利共赢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际产能合作查看更多>装备制造查看更多>市场需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