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破体制机制障碍 促能源结构优化

2015-06-17 09:36来源:中国评论新闻网关键词:新能源风电能源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和创新,建立现代化的能源市场体系,再辅以科学细致的研究和有效的技术路径选择,新能源完全可以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实现绿色能源转型和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赶上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

一、国际经验表明,优化能源结构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朱敏文章介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起步都是从煤炭能源开始的,大量使用煤炭曾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经过数年的努力,如今发达国家的能源已转变为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并都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着力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努力在本世纪中期,使能源体系由目前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变为未来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这是全球能源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已提出了清晰和明确的能源转型目标和战略。德国提出的2050年目标是可再生能源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60%;丹麦提出的2050年目标是全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看,能源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支撑国家的现代化。

二、目前中国能源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文章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能源不仅消费量大、利用效率低,而且在能源结构上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新能源比重明显偏低,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中国当前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煤炭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67%,而发达国家的煤炭消费比重大都不高于20%,甚至更低,一些北欧国家已基本不消费煤炭。目前中国的煤炭产量已达40亿吨,大大超过中国煤炭的科学产能能力,其生产、运输和消费导致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恶化,持续的雾霾天气就是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无论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化利用,煤炭的开采和运输问题始终是无法避免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的消费,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然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在管理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北方地区已建成的风电、光伏和西南地区已建成的水电存在弃风弃水现象,另一方面,又必须燃烧大量煤炭去发电以满足电力需要。这表明中国的能源建设、运行和管理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问题,没有真正建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理念和意识。发达国家经验证明,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产品,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理念,并要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能源运行和管理体系。

三、体制机制问题是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

文章分析,目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固然有资源禀赋因素,然而应当看到,煤炭比重居高不下、新能源比重偏低的深层次诱因却是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的。新能源发展的关键体制包括电力市场体制和电力监管体制,包括市场准入监管、电价监管、对电网公司的监管;关键机制主要有电价机制、电力交易机制、运行机制、宏观管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定位尚未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新能源产业市场环境建设滞后,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难落实,各方利益协调机制不畅,新能源技术进步和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创新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仍制约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新能源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尚未明确其战略定位。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法》是2005年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2009年12月进行了修订,由于新能源已经从过去的配角变成了如今的主角,而相应的法律规范修订却没有同步跟上。与此同时,《电力法》也应加紧修订,剔除不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内容。必须从法律上、体制上、机制上,形成发展新能源的环境,清除固有的障碍。除了从法律上明确新能源的定位,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指标要像碳排放指标一样,必须是具有约束力的刚性指标。在这样机制的导向下,地方政府才会去着力破除新能源发展的重重障碍。

其次,目前的电网监管体系不利于新能源发展。电网监管体系在行业监管方面,监管职权设计较分散,缺少社会和公众监督;在所有权监管方面,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考核重在保值增值,缺少公共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促进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公司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增加了电网公司的投资成本,降低了盈利能力。电网公司应注重考察新能源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的协同情况,如新能源发电并网速度、全额收购完成情况。在新一轮电改背景下,远期电网应只承担电力输配业务,突出其公共服务功能,收入模式改为由政府核定的过网费,并附有一定财政补贴。

原标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能源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