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电力步入高可靠性阶段 为什么火电企业重视可靠性管理?

2015-06-24 08:10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火力发电电力可靠性火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什么火电企业重视可靠性管理

记者 李凤琳 《 中国能源报 》

日前,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北京联合召开2015年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会议发布了2014年度电力可靠性指标。据了解,可靠性指标是衡量电力企业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科学体系 。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参与可靠性统计的100兆瓦及以上火电、40兆瓦及以上水电机组每台每年非计划停运次数分别为0.48次、0.30次,是30年前的1/12、1/16。全年“零非停”机组越来越普遍,连续运行机组不断增多,指标远远领先于北美国家水平。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玉波称,我国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部分城市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均已进入高可靠性阶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0年发展历程

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表示,2015年是我国全面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30周年。30年来,电力可靠性管理经历了由政企结合直接管理到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管理,再到政府监管和行业服务相结合的新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电力工业特点的可靠性管理模式,“30年探索形成的可靠性管理理念、方法和实践,有效融入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据了解,早在70年代后期,中国的电力工作者就注意到电力可靠性问题,并开始收集国际上有关电力可靠性的资料,针对性地在国内个别电力企业中进行实践试点,并且开展科技宣讲和培训工作。

1985年1月,当时的电力主管部门——原水利电力部正式批准成立了水利电力部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专门从事全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后来随着几次电力系统的机构改革,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均随之变更名称。

从2006年初开始,电力可靠性管理正式纳入电监会的监管体系,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更名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此后,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从以往受政府部门委托,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的行业行为,转变为在电监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全行业支持下的政府监管行为。2013年,电监会与国家能源局重组,电力可靠性管理明确为政府职责。

可靠性管理监管部门几经变化,管理内容也不断完善。据了解,我国于1985年、1991年、1993年先后全面启动发电、供电、输变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目前包括发电主机、发电辅机、输变电设施、直流系统和用户供电等内容。针对管理内容,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支持体系。

据介绍,目前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已深入到电力行业的绝大部分企业,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发、输、供电企业达到3000余家,覆盖面超过95%,并形成了6000多人的可靠性管理专业队伍,已经构建起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行业统筹协调和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网络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力发电查看更多>电力可靠性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